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國民黨B咖上陣 “轎子文化”要不得

2015年05月18日 08: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民黨2016選舉領表截止日,朱立倫再次重申不參選,並宣示將扮演團結及重建黨內中心思想的任務;如果明年敗選,即辭去主席職務。臺灣《聯合報》17日發表社論指出,朱立倫的談話聽起來真實,卻不如外界期待的那般雷霆有力;更大的問題在,迎面而來的選舉,場上只剩B咖,身為黨主席的朱立倫如何帶領國民黨迎戰?

  社論摘錄如下:

  朱立倫的談話確實指出了國民黨存在已久的問題,例如,認為黨內缺乏中心思想及團結意識,必須儘速鞏固。然而,他並未就自己要如何重建黨的“中心思想”多作著墨,也因此,話語聽起來便稍嫌空洞。另一方面,朱立倫的談話,也顯示他對於自己黨主席角色的詮釋和承擔,其實和黨內外的期待有些落差。例如,他高談要重建黨的中心思想,但他又聲稱明年選後無論輸贏都會辭掉主席;那麼,僅剩8個月的時間,他有何余裕做那麼大的改革志業?

  朱立倫又稱,自己不參選,是不願意被當作“阻擋他人之路”的假團結的藉口,他要成為促進真正團結的火種與動力。此話聽來冠冕堂皇,似顯示了他的廓然大公,但仔細咀嚼,卻頗有矛盾。例如,他暗示自己不參選,是為了給其他黨內同志更多機會,因此才有“阻擋他人之路”的説法;但是,目前黨內領表同志只有洪秀柱、楊志良等三人,無一是重量級戰將,“擋路”之説顯難言之成理。更大的矛盾是,正當全黨面臨空前的危機與挑戰,黨主席卻以“謙讓”及“團結”為由,選擇表現自己的“修養”,這樣的選擇,恐怕也太過避重就輕了吧!

  當然,除非朱立倫有其他的難言之隱。例如,他不願為王金平所脅,為其開放不分區“立委”的四連霸;因而,必須不惜以自己的“不參選”作為政治代價,一直奉陪至王金平甘願棄選。若果真如此,朱立倫的堅持,則有幾分值得欽佩。但是,如此隱微的權力格鬥遊戲,不僅外人難知其詳,黨內同志亦未必能窺其堂奧;最後,整個參選形勢落到如此冷清,只見B咖上陣代打,A咖盡皆怯戰,民眾無不搖頭,這難道是精準或划算的領導佈局?

  以國民黨目前的失落迷茫,舉黨必須重新找回中心思想,才有振作之可能;這點,朱立倫的想法絕對是正確的。先前挺王、挺朱、挺吳人馬各擁其主,不斷互放冷箭,彼此猜忌排擠,正是一個沒有紀律、沒有危機意識的亂軍表現。問題在,當敵人已經兵臨城下,大元帥才要集合全部守軍進行政戰教育,則絕對是緩不濟急的調度。從這點看,朱立倫身為黨主席,他顯然把戰略與戰術運用混為一談。

  不客氣地説,國民黨真正的危機並不在於2016的選情不利,也不在於候選人的産生如此艱難,而是在於它的領導階層身上,很難看到“勇於任事”、“當仁不讓”、“積極負責”這類能激勵軍心、感動人民的性格。今天國民黨的政治文化是一種“轎子文化”,抬轎的人只負責抬轎和吆喝,目的只想分一杯羹,自然無所謂任事與負責;而坐轎的人則習慣於不必自己出力,往往就是一種大爺心態,當然也就不可能奮勇爭先。最糟的是,轎子文化所關心的只是如何幫助“轎主”搶到位子,而“位子”顯然跟臺灣前途、人民福祉、黨的命運都沒有大關係;這點,正是轎子文化不符現代政治精神之可鄙。

  國民黨的政治文化變得如此消極畏縮,跟它的政治願景日益淺短貧血有關。在今天的大局面中,無論是不是執政,國民黨並不是沒有關鍵的角色可以扮演。臺灣需要一條中道的發展道路,兼顧經濟富裕、環境保護與資源的分配公平,方足以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既能成長髮展,又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享用發展的成果。然則,國民黨卻囁嚅不敢把話説清楚,既然失去了論述與想像的能力,也就喪失了領導地位;既然無法讓社會生信心,自己內心無主,執政時也就只能父子騎驢,進退失據。如果不想再蹉跎時日,國民黨就儘快完成初選程式,準備迎戰吧!怯戰的朱立倫,至少有這個義務要扛。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