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與柯文哲的能力對比

2015年04月15日 08: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14日發表社論指出,柯文哲以一句“一個中國不是問題”,贏得國臺辦的“讚賞”。蔡英文宣示“維持兩岸現狀”,國臺辦卻回稱“如果堅持一邊一國的臺獨分裂立場,勢必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柯文哲過關,蔡英文碰壁。有人説,柯比蔡強。其實,由於二人的角色不同,若以此評比,可能進入比擬不倫的誤區。柯是市長,不是民進黨員,所以嘴皮翻兩番,就過了關。但蔡可能當選下屆臺灣的領導人,一方面有“臺獨”黨綱的捆綁,一方面受太陽花勢力的挾持,因此不易用一句“維持現狀”就交代了事。

  社論摘錄如下:

  政治人物的能力,必須與其擔任的角色對應。柯文哲作為一個不受黨派捆綁的市長,他能以“一五新觀點”過關,可謂其能力與角色相當;但蔡英文則是下屆臺灣領導人的競逐者,若欲以“維持現狀”來敷衍“九二共識”,卻徒然暴露了其能力與角色不相當的軟肋。

  能力必須與角色相當。水電工要會修水龍頭,但不一定要會扶正梁柱;土木工要會扶正梁柱,但不必會修水龍頭。柯文哲雖自稱“深綠”,但因不必背負“臺獨”黨綱,不必理會民進黨,又未角逐臺灣的領導人之位,因而他只要有説出“一個中國不是問題”的能力,即與其角色相當。但蔡英文是民進黨主席,又要角逐大位,大陸給她的壓力不同,美國對她的牽制不同,人民對她的期待亦不同,因此她就必須具備與其角色相當的能力,不能只會説“維持現狀”,當然不能與柯文哲相提並論。

  以角色與能力的對稱性而言,蔡英文若是一位沒有能力提升民進黨、帶民進黨轉型的黨主席,即無可能成為一位做好和平治理的臺灣領導人。此中涉及兩個問題:一、蔡英文有否做好現階段民進黨主席的能力?二、蔡英文有否做好後2016台灣領導人的能力?

  政治人物的能力必須與其角色有對稱性,而政治人物的角色又有其時代性。現階段民進黨黨主席及後2016台灣領導人的最大時代性考驗,可以説就是有無處理“九二共識”或“一個中國”的能力。蔡英文的綜合才能或許不必懷疑,但她的時代角色卻是在處理“九二共識”;正如水龍頭正在漏水,蔡英文必須有能力把它止住,這無關她是否具備能夠扶正梁柱的其他才能。

  蔡英文所面對的時代考驗是:一、民進黨必須提升與轉型。二、兩岸不能出現“地動山搖”的局面。但是,蔡英文近年展現的能力,卻是用鄉願作風來維繫其共主地位;她所付出的代價,則是一步步更加遷就黨內以挺扁為表徵的節操沉淪,並受太陽花勢力的挾制而困陷於“臺獨”論述。當下所見,蔡英文確有能力以媚俗及矇混手法組織起她的政治轎夫,但她卻失去了決定路途的能力,而由政治轎夫決定了方向。也就是説,蔡英文具備的能力,與民進黨傳統領袖並無不同;對黨及臺灣言,她似乎並不具備與其時代考驗相對稱的能力。這樣的能力,難道是時代對現階段民進黨主席所期待的嗎?又難道是時代對後2016台灣領導人所寄望的嗎?這些,都不必求諸柯文哲,但蔡英文必須面對。

  能力亦有層次之分。李登輝説“只會選舉/不會治國”即是層次論。馬英九深受“無能”的指責,但我們何曾討論蔡英文的能力?馬英九的失誤大多非在政策層次,如油電漲價、證所稅等,而是在執行的技術層次,甚至只是在無能對付民進黨。相對而言,蔡的才能卻一如民進黨傳統領袖,是以技術層次取勝,卻常在政策層次出現大敗筆。例如,蔡英文炒作廢核的技術性能力極強,但對“非核能源”的政策論述仍付闕如;又如,蔡英文反ECFA的技術性抗爭極強,卻自陷於“概括承受/反對服貿”的政策性矛盾。尤其,民進黨炒作“臺獨”的技術性能力極強,卻拿不出化解“九二共識”的政策性主張。

  蔡英文一直擺脫不去“空心蔡”的綽號,這正是對其能力的一貫質疑,可謂也是對其能力的角色性、時代性、層次性是否對稱的一種通俗評價。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