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去神化的太陽花 才能重現臺灣新世代原聲

2014年12月30日 15: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7日社論説:在連爆襲胸事件後,陳為廷宣佈退出苗栗“立委”補選。此一事件令人惋惜的,其實不是陳為廷的形象,而是太陽花的光環因學運領袖個人的墜落而失色,乃至可能打擊方興未艾的青年問政熱情。但趁著這樣的機會,重新檢視一下太陽花的精神,或許時猶未晚。

  陳為廷的性騷擾慣犯紀錄,當然會損及太陽花學運的風光,因為他在那段時間被添加了太多光環,乃至成為學運的代表人物。在一場社會運動中,媒體焦點往往容易集中在少數領袖身上,這是為了取景方便,但有時難免偏失主題。也因此,如果覺得今天陳為廷的性騷擾行為破壞了太陽花的光環,那麼我們就必須問:當初大家認定林飛帆和陳為廷代表了整個學運是不是正確?

  只有在解構“學運領袖等於學運”的等式後,大家才能撥開空氣中的浪漫風花,直視太陽花學運的本質。簡單地説,太陽花學運其實包含了三個不同的層次:在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當初佔據“立法院”議場內部的一群,基本上是以“親綠”、“反馬”的學生為主,但他們的政治立場被學生身分所掩蓋;再往外一層,守在“立法院”外面的一群,則是呼應“反服貿”號召而來的“反中”青年;最外面一層,則是其間來來去去響應並參與330凱道示威的群眾,這反映的是對現狀不滿並要求改革的新世代聲音。這三層不同訴求,最後被混為一談了。

  亦即,整個太陽花學運反映的是年輕世代對未來的焦慮,其中包括了對臺灣停滯的不安,對中國大陸強大的恐懼,對世代剝奪的憤怒,和對馬當局無力維護臺灣利益的疑慮。然而,濃縮在學運的光影中,最外面這一層要求世代正義的呼聲卻模糊了,舞臺上只剩下林飛帆和陳為廷兩個清晰身影;而落實在現實政治的場域裏,則演變成綠營的快樂收割,從核四封存、服貿卡關、到九合一選舉大勝,一波接一波。

  當初太陽花的“造神”來得太容易,它的破滅也因此不顯得費力。事實上,當時有一批人另組“大腸花”論壇,目的就是要打破太陽花的“一言堂”現象以及“帆神”和“廷神”的雙人神話,結果卻如螞蟻撼象。此外,諸如女性成員在佔領現場為林飛帆按摩服務等,也暴露出學運的“階級化”及“男性中心主義”等問題,卻未獲認真檢討。也因此,陳為廷性騷擾事件曝光,其態度卻不見太多悔意,恐怕也是認為自己的特殊光環值得享有更多特權吧!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