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政治素人面臨挑戰 期待柯文哲新政格局

2014年12月23日 10: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不管是i-Voting萬人票選、遴選産生或是柯文哲欽點,隨著臺北市政府各領導成員的逐一揭曉,在眾所期待與多方批評之中,柯文哲即將接掌臺北市政府,他矢言要在百日內交出成績。

  臺灣《中國時報》23日社論指出:撇開人事上的爭議,回到市民福祉相關的公共政策面,必須承認,柯文哲的“柯P新政─市政白皮書”很容易讓人産生共鳴。柯P的市政白皮書點出了許多小市民心中的無奈,舉凡買不起房子、為什麼路老是不平?只有YouBike沒路用、動物友善城市、食安災難什麼時候會停止?政府要消滅明星高中嗎?為什麼想創業的人還是覺得很困難?公益團體有熱情肯奉獻但人手永遠不夠!點出問題不難,關鍵卻在於如何解決。

  如果連“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這麼一件本質上只是市府業務的小事,柯文哲都無法立即進入狀況,就難怪涉及警政署但是決策權在市府的派出所存廢,結果是一波三折,至於主導權其實在臺當局的“北宜直鐵”更引發強烈的反對聲浪。

  柯文哲自詡來自庶民,這當然是選舉中多數選民喜愛他、支援他的重要原因。來自庶民、苦學而成名醫,又能不忘庶民心聲的市長,無疑有助於讓市政貼近民意。至於貼近多少,則取決於統禦8萬市府團隊的手段是否高明。然而,如果要真正解決臺北市的市政困局,單單只憑靠著庶民之心絕對不夠,因為臺北市政要處理的難題,都涉及了幾萬、乃至於幾十萬市民的權利衝突,在這當中,往往不只此對彼錯的是非二分選項,更是價值的衝突與調和,這就必須倚賴高明的政治智慧。放大格局來説,臺北市政並非獨立存在,其政策推動不僅跟臺當局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更受到國際環境的競爭與制約。至於想要打造偉大的城市,也必然要有相符的人文素養,乃能展現文明底蘊。以上4個層次的市政格局,其實正是柯P新政的困局。

  以貼近民意來論,這一次臺北市局處首長産生過程惹出的許多風波,關鍵正在於柯P市長想要開放更多的民眾參與,但是卻因為事先未能規劃好遊戲規則,參與者各有想法,以致引發了諸多不滿及批評。這主要是執行層面的不足與缺點,不難解決,自稱SOP偏執狂的柯P,對此當有解方,不勞擔心。

  至於市民的權利衝突,就未必容易解決。

  舉例來説,想要建立動物友善城市,不只停止捕捉或撲殺流浪動物,還要根本解決棄養問題,否則終究難以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流浪動物從何而來?來自繁殖場與飼主不負責任的棄養與其後的生生不息。想要禁止棄養,必然要加強“動物戶口管制”,才能落實生養責任。但是現有的繁殖業者與飼主願意接受這樣的約束嗎?臺北市政府又是否有權力去進行約束?縮小層面來看,由於市政府多年來不願意友善解決流浪動物問題,許多愛心媽媽只好以一己之力照顧數百流浪動物,燃燒個人生命與財力,但社會未必願意拿公共資源來幫助愛心媽媽,這是過去政府袖手旁觀的理由。

  柯P要建立動物友善城市,如果短期內難以約束繁殖場與飼主,市長願意幫助愛心媽媽稍卸重擔嗎?

  至於住房與食安等問題,涉及的就絕不只是市政層級而已。這些固然不屬於臺北市長的職務範疇,卻與市民息息相關。柯P以臺北市長之尊,如果有心想要向上管理,必能發揮影響力。在此同時,臺北市要如何在國際競爭下保持優勢?這也必須結合臺當局之力。過去幾年,獨厚首善之區的政治氛圍已然改變,獨行俠性格的柯文哲如果不能設法積極爭取更多的中央政府資源,未來能否繼續保持臺北市在臺灣內部的優勢都有困難,更遑論參與國際競爭或超越新加坡。

  偉大城市都是文明都市,這必須加強社區共同體意識以及人文素養,經過多年耕耘乃能有成。在4個層級之中,這是最艱難的困局,也是柯P新政最少觸及的範疇,更是他最嚴厲的挑戰。

  柯P新政即將上路,市政自有其慣性,國際與中央的外在因素及市民的人文素養都不會隨柯的主觀意願而改變,柯領導市政如何能更上層樓,考驗的其實是市長的眼界與決心。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