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選舉熱季中反思民主價值

2014年09月22日 14: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新生報》21日發表社論説:當前臺灣“九合一”選舉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各地候選人的縱橫捭闔,相互攻訐,無日不在媒體上宣之於市,顯現了一種社會活力,也造成許許多多紛爭。文章摘編如下:

  文章指出,這已經是多年來臺灣社會習以為常的選舉景象,許多人喜歡把臺灣當作成功民主轉型的榜樣,部分臺灣民眾對此也沾沾自喜,甚至引起同樣是華人社會的香港或者大陸欣羨。

  但是在另一方面,臺灣也付出了相當代價。由於臺灣高度政治化趨向,又有因“統獨”立場而來的“國家認同”差異,更造成臺灣民主的內耗式對立,近些年來一些戲謔説法,甚至將臺灣高度意識形態導向的民主動蕩,比擬為在搞“文化大革命”。

  以臺灣近年的發展來看,臺灣因政治動蕩而造成各方面發展遲滯,相對於數10年前亞洲四小龍,臺灣明顯落于殿後地位,這當然有許多其他因素,但是無可諱言,臺灣過度政治動員以及高度頻繁的選舉活動,對臺灣的發展明顯帶來了負面影響。

  由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來看,“民主”的所謂“人民當家做主”,帶來一種無限美好願景,自然令人嚮往。

  然而民主制度一路走來,漸漸也顯現出這個制度的困境,“人民當家做主”的等票等值選舉,雖然有表面上的公平性,但是在這個表面平等之下,卻忽略了認知機會、經濟社會資源條件等的不均等,再加上黨派對立競爭,失敗者為贏得下次選舉刻意掣肘,在在都造成民主制度“立意良善”,實際卻“未蒙其利,先致其害”的結果。

  今年的3月1日,英國有代表地位的《經濟學人》雜誌,便做了一個“民主制度出了什麼錯”的封面專題,不但談到民主制度中執政政府為了討好選民,造成許多施政弊病,其中最顯著的就是數年前美國金融風暴,更特別的是,《經濟學人》專題以中國大陸的崛起為例,稱讚半威權政治體系的執政效率,如10年內讓兩億農民有了保險,政府有計劃地拔擢幹才等,並以之來對比民主制度的黨派鬥爭和利益糾葛。

  我們以公司的運作來看,如果這個公司總經理,是要由公司成員來選舉,那麼可以想見,一個討好員工的經理人便比較容易當選,但是這樣選出的經營者,又如何能夠讓這個公司有效率的營運呢?

  當前民主制度以選舉挑選領導人,似乎正展現出上述選舉模式的缺失,臺灣過去20多年所謂的民主轉型,事實上經驗的正是民主制度的諸般缺失,以意識形態及選舉利益支票討好選民,行政能力與效率低落,這都影響了社會普遍對於民主制度的看法。

  雖説民主制度有這麼多缺失,也有一些提出改革意見,但是在“人民當家作主”“人人等票等值”美麗的大帽子之下,難有共識。也許民主政治正滿足了人性的一個特質,那就是就算把事情弄糟了,但是只要有自己參與,也是“歡喜做,甘願受”。

  再過兩個月時間,臺灣就要經歷再一次的民主選舉,對於民主的真正價值,也是再一次體會和反省的機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