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美國民主變質 臺灣須警覺

2014年09月04日 10: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4日發表評論説,時至今日,奧巴馬已不只一次宣示,政府朝野惡鬥讓他舉步維艱,不但無助於景氣復蘇,更無法振興美國經濟,也使得他的政治改革措施幾皆為之瓦解。話雖如此,掌握眾議院多數的共和黨仍不肯松手,今年7月30日以“225對201”的票數,授權約翰博納議長,可以就奧巴馬和其他部會官員行使職權,不符憲法為由,向主管司法機關控告。

  換言之,只要奧巴馬的政策不符共和黨利益,身為共和黨領袖的博納,大可用“違憲”名義,對這位美國黑人總統“開槍”。而且,他還真的這麼幹了。

  8月25日,美國眾院宣稱聘請一家律師事務所為院外法律顧問,決定在律師費1小時500美元,花費不超出35萬美元的條件下,針對奧巴馬實施醫改法案和憲法不一致的細節步驟,逐一提起訴訟。

  眼見朝野即將對簿公堂,若干美國媒體樂得落井下石,嘲諷奧巴馬有望成為美國“跛腳時間最長”的總統。同時CNN也報導一分全美民調,顯示儘管過半數的選民不認為奧巴馬濫權,但仍有35%主張這位黑人總統應被彈劾,而茶黨領導人裴琳更趁機火上加油。

  至於奧巴馬本人,反倒一派輕鬆,開起共和黨玩笑。“無非要趕我離開白宮嘛,別急,時間一到我就閃人。趁我尚未離開,我們先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吧。”

  事情搞到如此劍拔弩張,恰恰反映美國國父華盛頓在218年前所做憂心忡忡的警告,確實有先見之明。回顧歷史,在1789年就職第一任總統後的兩個任期內,華盛頓就對“政黨政治”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1796年,堅持不肯參選第三任總統的華盛頓,到國會山莊發表著名的《告別演説》,誠懇勸告美國民眾,千萬別讓狹隘的地方勢力抬頭,這種本土性的地方主義必使國家陷於分裂。同時美國人民更須防堵派系財閥,成為政黨政治的寄生蟲,否則美國早晚必然陷入“父子兄弟,兵戎相見”的慘況。此外,他也勸告後世美國總統,在國際上永遠保持中立,絕對不可介入發生在外國的種種糾紛和爭端。

  最後華盛頓語重心長表示,即便成立共合國,實施民主制度,讓人民擁有堅定的宗教信仰,以及堅守道德責任感,才是“人類幸福的重要支柱”。

  這話在當年言之諄諄,宛如空谷足音,事後卻證實美國歷代政客全屬“聽者藐藐”。乃至林肯為了解放黑奴,也不能免於政黨惡鬥、南北互仇的局面。更不幸的是南北戰爭期間,親如家庭和家族也分裂成敵我,在戰場上相互開槍。

  平實而論,美國在20世紀的成為世界霸主,並非來自民主制度的實踐,而是趁火打劫,搶擄德國納粹科學家,藉他們發展核武和太空科學。除此之外,他們在中南美洲巧取豪奪,陷拉美各國200多年內亂,在亞非和中東則或藉口冷戰,或維繫以阿均衡,大肆扶植反對勢力為己用,把自己包裝成世界警察,一邊推銷多元民主,一邊販賣軍火和掠奪石油等重要經濟資源,所至之處,無不血流漂杵,卻宣稱符合美國利益和世界和平。

  “為什麼美國如此不受歡迎?為什麼阿富汗、伊拉克的民眾,白天當難民,晚上變成恐怖分子?為什麼要綁架和殺害無辜的西方記者?”

  這是美國《紐約時報》戰地記者戴斯特費爾金斯,在其近著《永遠的戰爭》提出的大哉問。當下,他在巴格達訪問的伊拉克老百姓,全都回答:“推翻薩達姆時,我們以為美國人是解放者,大家夾道歡迎你們的到來。哪知貴國政府馬上派飛機來這裡轟炸,把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不分男女老少都給炸死了。這讓我們驚覺原來你們根本是征服者,要來消滅我們。至於記者,哪個不是西方霸權主義的代言人?”

  費爾金斯無法體會的是,正因美國高高在上的白人優越感,以及自以為是的民主體制,才讓這個鼎盛一時的強權淪為不受歡迎,人人喊打的處境。美國永遠不能理解,民主從來不是建立在基督教遠優於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上,而是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內涵。

  臺灣民眾必須警覺,當民主質變為民粹,政黨淪為朋黨,戰爭不遠矣。要知凡搞負面選舉,專事網路肉搜者,皆為戴著民主面具的大野狼。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