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服、貨貿協議生死不明 兩岸關係意氣不得

2014年09月01日 09: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8月30日發表評論説,今年以來兩岸關係面臨多事之秋,先是反服貿風暴衝擊兩岸經貿進程,使ECFA後續協商滿布荊棘,並引爆太陽花運動,結果在“立院”築起兩岸協議高墻。《服貿協議》過關遙遙無期,“逢中必反”氛圍已把臺灣經濟逐步推向萬丈懸崖,馬當局卻無力扭轉,臺灣經貿生機及兩岸關係烏雲罩頂。還好,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太陽花學運過後不久,于6月下旬首度訪台,跨出歷史性一大步,希望為兩岸關係帶來新動能。

  豈料,張志軍訪台期間,發生安保漏洞及潑漆事件,“張王會”中雙方對於啟動政治對話的立場又南轅北轍,瀰漫針鋒相對的氣氛,兩岸關係的曙光又蒙上烏雲。7月在西寧召開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臺研所所長周志懷開門見山説,太陽花學運和張志軍訪台後,兩岸關係進入調整期,大陸對臺的基本大政方針沒變,但在具體的方針政策上會有變化。

  幸運的是《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已確定將於9月在臺灣繼續進行協商,未因近期兩岸關係的風風雨雨而停滯,這顯示ECFA後續協議的磋商不會中斷。

  馬當局在2012成功連任當年曾多次公開宣示,未來3年多任期要推動的兩岸政策有3項。

  第一、擴大並深化兩岸交流;第二、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第三、全面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他還説,大陸方面對這3項工作也都相當支援。現在時間已經過了大半,第一項似乎正在倒退,第二及第三項要在任內完成,恐凶多吉少。

  其中互設辦事機構必須有法源基礎,且兩岸必須簽署協議,以目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卡死在“立院”的態勢來看,馬任內要完成,已成不可能的任務。至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正,因有兩年修法時程,“立院”必須在明年7月前完成有關大陸人民強制出境及收容規定的條文,否則屆時出現法律空窗期,將産生執法問題。因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非在明年7月前完成修法不可,但若只針對部分修法,而其他關係兩岸人民福祉的條文,如陸生納健保,給予陸配平權待遇等,仍被排除在外,馬當局任內全面檢討修正兩岸條例的政策算是功敗垂成。

  至於馬兩岸政策的第一項之擴大並深化兩岸交流,原本大家期盼經貿方面,ECFA後續協商服、貨貿協議能完成並生效;政治方面,期待“張王會”的互動能為“習馬會”鋪路。但現在看來,這些也很可能會落空。幸好還有在擴大大陸民眾赴臺旅遊方面,已交出成績。

  總體而言,馬英九第二任期提出的3項兩岸政策,執行力和執行率都不甚理想。由於兩岸經貿進展遲緩,兩岸服、貨貿協議命運未卜,在大陸市場及全球的經貿競爭中,臺灣已瀕臨被強勁對手韓國打垮的危機,一旦年底中韓FTA上路,兩岸服、貨貿協議卻仍生死不明,臺灣經濟將遭受有如超級原子彈威力的摧殘,屆時大家會欲哭無淚。

  這樣的可能場景讓人憂心忡忡,兩岸關係是臺灣經濟生存發展的關鍵,在一年多剩餘任期內,兩岸政策蹉跎不得、意氣不得、灰心不得,也瞻前顧後不得。馬當局要在歷史留下令名或罵名,現在是決定關鍵時間點。茍延殘喘拖時間必留罵名,尋找戰略突破口,以單點突破方式轉變戰略格局,帶動兩岸關係的穩定及臺灣經濟的再成長,或可以留下令名。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