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擺脫經濟“臺獨”的幽靈

2014年08月27日 14: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7日發表政大MBA一位副教授的評論説,日前,香港的中評社關注臺灣似乎有“經濟臺獨”幽靈的浮現,要先行實施經濟獨立,孤注一擲,拒絕與大陸進行任何合作。筆者盼望這樣的幽靈會在暫時洞開的“鬼門關”月後,逐漸隨著中秋佳節的來臨而雲消霧散,反迷歸真。

  此等幽靈的浮現,究其原因,或有以下的無謂恐懼與信心的蕩然無存。

  魅影一:“臺灣對於中國大陸經濟的依賴,有增無減,未來恐怕難以自拔”:臺灣當前有幾近8成的投資與4成的貿易前進大陸。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最近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臺灣對於中國大陸過度依賴,而臺灣對美國的貿易當前僅佔了2.1成,頗不以為然,溢於言表。諷刺的是,該報告一方面倡議市場機制的重要,一方面卻要臺灣多買美牛與美豬,立論動機,似有探討的空間。

  臺灣的學運由“反服貿”、“反黑箱”、“兩岸監督條例”、“先立法、再審查”等訴求,雖然不代表沉默多數的聲音,也彰顯了些許的惶恐不安及質疑。臺灣仍要在“剪不斷、理還亂”中繼續徘徊流浪,還是能掌握機先,讓未來的區域經貿夥伴羨慕臺灣所得的利多,攜手共創多贏的立基?

  優質服務業 應連鎖兩岸

  魅影二:“臺灣面對著崛起的中國大陸,將會潰不成軍、無以應對,毫無實質影響力”:依照世界銀行的年中報導,倘以購買力平衡指數為估算的依據,中國大陸即將於今年年底躍升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對於此該“捧殺”與過去有“中國崩潰論”的“棒殺”,等同忌諱,深恐得意忘形會粉身碎骨。另外,中國大陸的資金充沛,也擴充了美歐日各國的債權股份。自明年起,還要成立金磚5國開發銀行、以及亞洲基礎投資銀行兩大全球性開發銀行。

  臺灣面對全球經貿變局,如何將累積的經驗與能量,引導華人經濟圈正派經營,創造全球不可或缺的供應鏈連結,是當前的挑戰。臺灣的“反服貿”辯爭中,擔憂許多大陸的勞工將充斥市場,諸如取代了美發業的就業機會,這豈不對臺灣超前優質的服務業,喪失了信心?

  試想我們的專業可以複製的商業模式,讓各種連鎖加盟業者,如同其他國際連鎖經營模式,在大陸市場遍地開發,甚至兩岸銜接的優勢,可以共同開發新興市場。何以會潰不成軍?

  對於“三中一青”的關懷,不但應協助轉型、補貼救助,更重要的是開展全球視野,及早培訓佈局。未來才不會望塵莫及。

  魅影三:“臺灣當前可以回避兩岸互利雙贏,追尋更佳的替代方案”:過去臺灣在不同的時空,兩岸的經貿政策歷經了“戒急用忍”、“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與“有效開放、積極管理”等,或是冷戰時期面對封閉大陸的措施,或是兩岸互信基礎微薄的思維。當今,固然美歐自2008年第四季以來的財經危機,刻正逐漸復蘇中,但內憂外患,仍未能恢復到危機前的佳境。

  不必在中美競合選邊站

  中國大陸在全球各大洲的廣泛佈局以及各國爭相與中國大陸簽署協議的競逐,儼然成為臺灣的關鍵時刻。亞洲《華爾街日報》于日前中韓自由經濟區即將完成談判,做出評論,認為臺灣自甘落後,殊不知兩岸的經貿協議是臺灣走出更寬廣、更多元經貿的必要途徑。

  臺灣不必在中美大國的競合中被迫或自行選邊站。過去,臺灣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經貿體系中,相得益彰。當前,我們面臨兩強主導的經貿體系中,仍然可以扮演積極可靠、建構和平穩定、互利共榮的要角。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