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在臺大陸新娘心聲:落地生根別歧視

2014年08月27日 14: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一位大陸嫁到臺灣的女子劉愛玲27日投書檯灣《聯合報》,傾吐了她多年來經歷的苦辣酸甜。文章摘編如下:

  昨日《聯合報》願景工程專題刊出“南向新世力—回外婆家”的系列文章,讓同為新住民的我看過之後熱淚盈眶,感觸良多。

  我是遠嫁來臺12年的陸配,很感念臺當局在新住民和新二代培力和教育方面不遺餘力,不但有為新二代制定的“火炬計劃”,也有為新住民量身訂做的“推動新住民資訊素養教育計劃”,更有民間慈善團體為新住民及新二代所挹注的大量資金。但在本土根深柢固傳統觀念的束縛下,雖然本人在語言、文化、風土人情等方面略勝東南亞外配一籌,但在言語、精神等方面遭受不平等的待遇中都無一能倖免。

  剛來臺灣時,認識我的人第一句都是問:“你每個月需要寄多少錢回大陸?唉,現在臺灣經濟沒以前那麼好了,來臺灣撈不到錢了,要賺錢不如嫁去其他地方啦…”

  從孩子讀幼兒園起,我就開始在一家知名的宗教團體做志工。有一次,我滿腔熱血去做骨髓移植的配對驗血,該團體卻因我未取得身分證將我拒之門外。

  去學校當愛心媽媽幫孩子講故事,又被誤解成是幫共産黨做“統戰”工作。

  愛閱讀的我有時想跟朋友借書看,有人很不客氣地問:“我們的書很深奧,你看得懂嗎?”

  現在我偶爾會在報章雜誌上發表一些文章,就有人語帶懷疑地説:“這篇文真是你親手寫的,還是你先生幫忙代寫的?”

  孩子未上安親班和補習班,也有好心人士問:“你自己都不懂,怎麼能教孩子功課呢?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難怪你們生的孩子都比不上班上的同學。”

  前幾年去診所看醫生,護士小姐一看到健保卡,就“關心”地問:“你會寫中文嗎?我來幫你寫吧。”

  有時我也會忍不住哭笑不得回答一句:“如果中國人不會寫中文的話,那你認為應該要寫哪國的文字呢?”

  更誇張的是,有一位剛卸任的民意代表,他開兩家理容KTV,有一次意有所指地問我:“劉小姐,你有無朋友或同鄉可去我那邊上班(坐臺陪酒)的?”我回答説:“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這些賢妻良母型的都以家庭為重,只會相夫教子,哪會認識那些人呢?”

  該位民意代表開誠佈公説:“你們如果不趁年輕多找幾個男朋友多賺點錢,如果老公以後走了(往生)該怎麼辦?”我只好理直氣壯回答:“我們傳統的中國女人都有‘三從四德’的觀念,夫死就從子嘛。”

  朋友們,我們已在臺灣落地生根,現在已經開花結果了,臺灣是我家,請多多用正面的能量包容我們及孩子的一切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