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陸雄文:兩岸三地都沒有長久消耗的本錢

2014年08月15日 09: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8月14日報道,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上月22日于2014天下經濟論壇(CWEF)夏季場專題演講《兩岸三地經濟大趨勢》中指出,包括中國大陸、香港,以及臺灣,兩岸三地現在均面臨一場政治轉型挑戰。他強調,兩岸三地都沒有長久消耗的本錢,因為彼此的互補遠遠大於競爭,這是大勢所趨,“若能達成共識,則可以形成真正的大中華經濟圈,重回世界中心。”他強調,要解決臺灣當前困境最大的機會,其實就在觸手可及處,那就是中國大陸。

  文章摘編如下:

  據天下雜誌報道,陸雄文認為,包括中國大陸、香港,以及臺灣,兩岸三地現在均面臨一場政治轉型挑戰。在中國,在追求社會自由公平的反腐敗改革後,真正的考驗是從何著手繼起的建設?在香港,對大陸醞釀許久的的意識型態抗爭,終於演變成一場消耗巨大社會成本的“佔中”行動。至於臺灣,則是在對中國的不信任情緒下,引發的“恐中”、“抗中”,以及對ECFA的全盤反對。

  陸雄文認為,兩岸三地都沒有長久消耗的本錢。尤其是臺灣,當臺灣還在對是否加深與中國大陸的合作關係猶豫不決時,也將錯過無法挽回的機會,最明顯的就是中國大陸和韓國即將在年底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陸雄文表示,攤開中國的十大經濟合作夥伴,多年來歐盟都扮演第一大的角色,至於香港和臺灣,則分別位居第四、第七。但外界忽略的是,若把香港和臺灣加在一起,其實已經超越歐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合作夥伴。而且,臺灣對大陸一直是順差,而且順差很大,這代表臺灣其實是離不開大陸的。

  陸雄文説,當外界紛紛指出臺灣與大陸在産業上的關係已是競爭大於合作時,他倒不這麼認為。他強調,其實臺灣、香港、大陸都有自身優勢的産業,若能將兩岸三地的優劣勢融合,那到了2013年時,中國大陸不僅可以達到預期中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更可以成為世界第一強,站上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心位置。

  陸雄文認為,目前臺灣仍具優勢的産業包括農業、漁業、電子資訊業、金融、醫療健康、觀光旅遊、文化創意。以文創為例,大陸現在許多明星的包裝、創造,其實都是源自臺灣,他認為這方面的經驗與服務是無可取代的。

  至於中國大陸擁有的優勢,陸雄文認為首先就是廣大的內需市場。另外還有産業鏈完整,製造規模大。以及基礎研究強、人才規模大。加上商業創新活躍、商業機遇多。而香港,則以完備的服務體系見長。

  陸雄文説,只要深入分析兩岸三地各自的優勢就可以發現,其實大家的互補遠遠大於競爭。他特別強調,這是大勢所趨,若大家不能認同,就會失去很多機會。但若能達成共識,則可以形成真正的大中華經濟圈,重回世界中心。

  他建議兩岸三地社會應放下偏見,讓主流民意站出來,以理性、遠見看未來,這樣“中國時代”就會到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