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鑄一把鎖匙 開啟青年交流之門

2014年08月06日 08: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6日發表社評説,甫落幕的“漢字之旅──第一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為兩岸大學生帶來震撼,也帶來新思考,8天7夜朝夕相處,旅行中相互交流的點點滴滴,就像是一把鎖匙,為他們開啟認識對岸的一扇門。更重要的是,文化體驗營的30位學生,將成為兩岸的青年種子,把互相的善意,互相的認識,各自帶回去,散播開來。

  這30位青年才俊,15位來自臺灣,15位來自大陸各地,一起旅行上路,散發著同樣的青春朝氣,一眼恐怕很難分得出誰來自臺灣,誰來自大陸,畢竟,大家同文同種,對於網路世代的年輕人來説,都有著極為相近的特質:離不開電腦、離不開網路,熱愛時尚,跟隨潮流。

  兩岸青年是最容易互相交流的。因為,兩岸年輕世代,同樣崇尚創新,對於接觸外界和汲取新知的期望,是無分軒輊的。兩岸同文同種,説著相同的語言,有著相同的文化傳承,此次漢字之旅,一起探索老祖宗的文化起源,從黃帝故里新鄭拜祖開始,到殷墟考察甲骨文,再到中國文字博物館、許慎文化園參觀,是一趟深度的知識之旅。年輕的大學生們,熱情、真誠、一起追求新事物、一起探尋古文明,在過去的8天7夜裏,有些人彼此成為了好朋友。

  在此之前,多數只是彼此想像,從臺北起飛的CZ3042航班在河南新鄭機場落地的那一刻之前,帶著教科書上教的印象,帶著媒體上傳播、長輩們口述的片面、刻板印象,彼此想像,在初相見的那一刻,他們就迫不及待地相互溝通交流,想要印證過去的想像,建立立體而有形的認識。

  交流會使兩岸青年更加親近。有幾位臺灣學生,在參加漢字之旅文化體驗營之前,未曾到過大陸,在看見大陸的繁榮後,顛覆了過去的印象,對大陸産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希望有更多機會到大陸看看,與大陸青年深入交流、溝通。也有一些學生曾經到過大陸,得知這個活動,就積極報名爭取參加,希望為將來赴大陸求學、就業,甚至創業先探探路,為自己打開一扇窗。

  有幾位大陸學生,曾到臺灣當交換生,深深愛上臺灣,報名參加漢字之旅,不僅想要參觀、體驗這些文化景點,更想要“重溫舊夢”,如果不能馬上再來臺灣,哪怕是再次和臺灣的年輕朋友一起説説話也好。還有幾位從未來過臺灣的大陸學生,在體驗營還沒結束時,就開始熱切想望親自到臺灣走一趟,親眼看一看臺灣學生所描述的臺灣。

  交流不僅使兩岸學生更加親近,透過交流,年輕人也彼此認識到,兩岸互有長短,要正視彼此的差異與矛盾之所在,互相截長補短,必能合作雙贏。在經歷了長達60年的分隔之後,兩岸各自留存了不同的歷史記憶,加上兩岸體制不同,生活背景、教育背景迥異,在交流過程中,體驗營的同學們也逐漸意識到,雖然同樣説著中文,但表達的方式卻很不一樣,思考問題的模式、方向有著極大的差異。

  例如,對於施政作為,臺灣學生傾向於批評、找出問題、目的是希望改善,也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大陸學生則更習慣於接受、合理化政府作為。

  例如,激烈競爭環境造就大陸青年積極努力進取的精神,令一位臺大學生對自己身邊同學沒有奮鬥目標的頹廢氛圍感慨良多。

  正因為不同,兩岸青年需要多交流。只有透過更多的交流,才能放眼華夏土地,尋找更廣闊的揮灑空間。

  未來是年輕人的,兩岸關係的未來是由年輕人決定的,此次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就是希望播下交流的種子。

  今年暑期舉辦的第一期活動“漢字之旅”剛剛圓滿落幕,就已經開始積極籌劃即將在寒假、在臺灣舉辦的第二期活動“茶文化之旅”,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將持續辦下去,培養更多的青年種子,共同開創華人引領世界的世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