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立法院”怠忽職守才是矯情

2014年08月05日 15: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立法院”原訂昨日開審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卻以“高雄氣爆”為由,再告延期。國民黨“立委”黃昭順説:“救災第一。”民進黨“立委”林岱樺説:“此時還不停審,就是與民意脫節,太冷血了!”親民黨則主張儘速研擬“高雄氣爆災變復原特別條例”並備妥預算。

  臺灣《聯合報》5日發表社論説,高雄的氣爆災變,是人民不可或忘的災難。但是,救災歸救災,重建歸重建,其他重大政策及一般民生仍應照常進行,這才是保持均衡運作之道。因此,若謂此時“立法院”照表運作,就會影響“救災第一”,就是“太冷血”,簡直是荒誕之談。如果這種論調成立的話,“立院”在災期中不應審議法案,全臺工廠是否也應停工,人們停止上班上課,大家卷袖子南下救災,或者全民在家閉門垂淚?

  若是在先進民主政體,遇上這種事,議員只要在會前集體默哀一分鐘,然後即回頭做自己該做的事。如此,各守崗位,各盡職責,才是一個制度化的運作常軌。以目前高雄災區的狀況,災民的安置和物資的捐輸皆已落實,軍隊和外縣市的支援也已到位,所剩就是究責及重建的問題。究責方面,檢方已經著手調查,除非“立委”想要借機打口水戰,否則只怕不是他們所能插手;至於重建,則有賴地方與臺當局整理出需求清單,厘清公部門和私部門的責任界線,並據以擬出重建計劃,然後才可能有討論的依據。目前高雄市府仍漫無頭緒,在“立院”臨時會要討論重建或復原,根本是空中樓閣。

  事實上,相較于高雄氣爆的災情,“立法院”恐怕才是臺灣此時真正的“重災區”。這可從三方面檢視:第一、示範區條例、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重大經濟法案,皆卡在“立院”多時,“立法院”卻毫不作為。其中,《監督條例》原本説“先立法,再審查”,如今卻儼然演成“不立法,不審查”;如此,服貿協議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見到天日。“立法院”是決策怠惰的“重災區”,一點不假。

  第二、臺灣的穩健成長,靠的是法制基礎建設的穩固及行政日常運作之不懈。“立法院”的責任,是在建立法制;但臺灣的“立法院’卻偏愛插手各種與己無關的短期議題,掀風作浪,棄自己的職責于不顧。且看這次高雄丙烯釀災,一則是市府平日對地下管線疏于管理,二則是在救災時缺乏應有的專業智慧,因而置市民于險境。對照“立院”近年在藍綠惡鬥中動輒杯葛霸臺,其虛偽、怠惰和冷血,不也正是把百姓當芻狗、把治理當兒戲嗎?綠營黨團書記長蔡其昌在反對審查《示範區條例》時説,國民黨團要“以蒼生為念”;試問,民進黨團心中又何曾以蒼生為念?

  第三、高雄的氣爆災難固令人不忍,但比起臺灣經濟近年苦無出路的危機,兩相比較,究竟孰重孰輕?氣爆的不幸已經發生,而情勢已進入災後調查重建階段;但臺灣的政經災情,在“立法院”日復一日的推諉、拖延之下,危機卻仍在加深。在中韓自貿協議年底前即將簽定的大限威脅下,臺灣産業的競爭力正土崩石流地消逝;此時,朝野“立委”竟還敢説高雄氣爆才是優先事項,不急著審理法案。這種膚淺短視、顛倒本末的心態,跟李長榮化工放任管線年久失修並隱瞞外泄,以及市府用對付瓦斯的方式來處理丙烯外泄的自欺欺人心態,有何兩樣?

  不可諱言,高雄的災後重建,必須要有臺當局的支援與配合才可能完成;然而,這並不是説所有的政策大事皆應停擺,只集中全力支援高雄。事實上,救援工作進行,民眾的自發參與熱情也毫不稍遜;在這種情況下,“立法院”要做的,應該是努力搶救自己轄內的“重災區”,儘速對“立法院”延宕、怠忽、綁架的法案進行清理與審查,才是正道。至於高雄氣爆的調查與處理,應該交由司法單位及相關行政部門執行即可;至少,我們看不出“立委”有何特別高明的專業可以過問此事。

  老實説,高雄的氣爆事件發展至今,相應的責任因果都已逐漸浮上臺面;日後的索賠、究責與重建,將不難一一循序完成。相形之下,“立法院”怠忽職守、玩弄政治、虛偽矯情留給臺灣經濟和民主的災難,恐怕將千百倍于高雄氣爆。這樣的“立法院”,難道不是與民意脫節,與臺灣的命脈脫節,更難道不是“太冷血”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