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周志傑:兩岸不能隨安倍腳步愈走愈遠

2014年07月03日 10: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7月3日報道,日本安倍晉三內閣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臺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周志傑2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日本內閣自己界定對外出兵動武權力,日本的和平憲法已經名存實亡,這是日本國防政策自1945年來的重大分水嶺,東亞安全出現結構性的改變,也已經衝擊了周邊國家核心利益,坐實了安倍晉三是區域不穩定因素的根源。

  周志傑強調,臺灣在這個變局上要站穩腳步,要嚴肅看待,要有自己的考量,必要時與大陸保持通氣,不能隨著安倍晉三的腳步愈走愈遠。

  周志傑表示,日本憲法原理,對於條文的解釋與出兵權等,理應有國會的修憲與法定背書程式,但安倍內閣以行政權自行解釋涉及的憲法條文,以及自我界定出兵理由。安倍不是不懂憲法原理,卻故意將民主與國民主權放在一邊。這是極右政客延續政權的手段之外,在邁向“國家正常化”的路線上,真正典踐的具體一步。

  他表示,70年來,日本對外在國際援助上是軟性的維和,即在多邊授權、聯合國要求下,只能進行人道的、人權的、環保的後勤支援角色,態度是消極的,且不涉及軍事。但現在這個情形已被徹底打破。

  周志傑指出,日本安倍內閣的解禁集體自衛權,走向剛性維權。出兵三要件及理由、藉口,全由日本內閣政客自己界定,這當中不但灰色地帶很大,也相當抽象。

  換言之,日本內閣等於取得了出兵的空白支票,並從過去的美國制約,走向日本自己的單邊決策,也打破了70年來日本和平、民主主義的基調,實踐日本改變二次大戰後的波茨坦結構。簡單的説,日本的和平憲法已經名存實亡。

  周志傑表示,可以從五個面向觀察安倍內閣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意涵,以及對東亞區域安全的影響:

  第一,從理念價值來看,考驗了70年來日本人民奉行的和平主義、國民主權還有多少分量?日本經濟長期不振,經濟與國力上面對中國崛起,有被美國拋棄的危機感,日本的國民意識處於一個臨界點的此時,是否會被安倍晉三等右翼政客利用中國崛起而背棄、葬送掉70年來的理念價值?

  第二,中日經濟面臨唇亡齒寒。中日經貿關係密切,日對中的經濟依賴也勝於中對日。對於安倍晉三玩火玩過頭的發展,日本商界等私部門有沒有最後的紅線?能夠發揮多少力量來牽制安倍晉三?

  第三,美國的態度是關鍵。安倍內閣解禁集體自衛權,其實也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政策的反射;美國一直期盼盟邦可以多分擔一些,以利維繫美國在區域的霸權。在美國全球戰略佈局左支右絀的狀況下,對日本舉措都多了一分的容忍。這也是美國迄今還沒強烈反應的原因。

  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美國對中日關係認識不足,也不會太細心去了解,甚至接受日本在東海、南海問題上提出中國威脅論的宣傳;美國國內雖可看得見一些媒體專論提出對日本玩火的憂心,但還不知能夠發揮多少制約?

  第四,安倍內閣透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獲得海外出兵權,雖然已實質違憲,但已等同取得了日本對亞太、東亞區域安全單邊的、片面的界定權,進一步讓日本在外交上取得多一些籌碼,這已經改變了亞太的均勢,對美國有了叫板權,也影響到周邊國家的核心利益。

  第五,日本對朝鮮半島、臺海局勢都取得了話語權,未來不但對東北亞、東海有區域安全有更多的影響,如果將來和菲律賓走得更近,在南海問題上,日本也有會間接的話語權。

  周志傑認為,因應日本改變波茨坦結構的重大發展,兩岸之間也可以考慮、評估以下因應作為:

  其一,對於日本軍國主義幽靈的可能再現,要爭取世界輿論的支援,特別是要對美國與歐盟下功夫,將國際輿論拉開歷史的縱深,回到波茨坦格局,而非陷入日本聲稱的“中國威脅論”。

  其二,日本內閣可以自己界定理由與藉口取得出兵權,削弱了美國對日本在安保同盟下的制約能力,這已經觸碰到中國大陸、南北朝鮮與臺灣的安全利益。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要訪韓國,臺海兩岸之間,都應該要對此建立一些默契,並共同向美國綿密遊説、分析不得不防範日本之處。

  其三,今年北京APEC,可透過外交手段,運用正當理由技巧,給予安倍晉三明確的訊息,讓其知道嚴重性。

  周志傑表示,中美關係可以“鬥而不破”,但中日關係不同,有歷史的宿怨,日本仍想爭奪在西太平洋霸主的地位,而中日關係會因為安倍晉三的政治操作,面臨“鬥而終破”的局面,亦即兵戎相見,這是周邊國家和地區要洞悉的一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