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劉佳雁:民進黨短期不會放棄“逢中必反”

2014年06月24日 15: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近日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劉佳雁為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撰寫了張王會意義的論文,解讀了張王會的意義及影響,但也同時指出,兩岸關係仍然面臨許多制約因素,臺灣執政當局的態度、“臺獨”勢力的阻撓以及美國的戰略疑慮,都是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特別需要注意的方面。

  劉佳雁表示,兩岸增進鞏固政治互信、深化發展合作依然任重而道遠。“張王會”討論了兩岸關係發展的一些具體事宜,這些交流合作內容都是目前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亟待解決和推進的重要事項,一些問題具有相當的敏感性和難度,其落實和推進有技術上的操作難度,更牽涉兩岸敏感的政治分歧。如果臺灣方面忽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規律,仍然固守舊思維,繼續過多地在“主權”與“治權”的迷霧中打轉,兩岸之間難免在這些問題的推進與解決上産生新的矛盾,出現新的重大波折。

  民進黨“臺獨”分裂勢力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要干擾因素。“張王會”在籌劃之時,就受到了在野勢力的重重干擾。“張王會”順利實現後,民進黨一方面在海內外媒體及島內民意正面看待下,不得不給予肯定;但另一方面又質疑“張王會”內容及新聞稿存在落差。在“反服貿運動”落幕後,民進黨提出了以“一邊一國”為指導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短期內民進黨不會放棄其一貫的“逢中必反”的“剎車皮”角色,在兩岸交流互動上其閉關自守、防堵管制、排斥抗拒的心態也難以改變。預計,隨著年底“七合一”選舉的日趨白熱化和2016選舉的臨近,以民進黨為代表的泛綠陣營勢會對馬當局的大陸政策施政和兩岸各項合作交流進行更多更頻繁的干擾和破壞。

  美國仍然是兩岸增強政治互信基礎、推進互信合作的重要外部因素。儘管對此次“張王會”,美國一些代表性智庫及其重要人士都表達了肯定態度,但是,美國對兩岸政治關係向何處發展、如何發展的擔心和疑慮並未消除。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費和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張克斯就説,美國的總體看法是鼓勵任何會在兩岸産生更大穩定性的對話,期盼雙方能加強兩岸的穩定性,處理遇到的問題,也會密切觀察大陸希望看到的兩岸在涉及主權的議題上取得進展,是否透過脅迫或強硬的方式來實現。

  另一方面,“張王會”的順利推動和實現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成果的集中體現;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深入的必然結果,也是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客觀現實需要。“張王會”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張王會有利於兩岸雙方進一步鞏固政治互信、全面提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層次和水準。一是雙方都表示應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局面,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繼續擴大交流、推進談判、密切合作,造福兩岸同胞,共同振興中華。二是雙方都表示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同意國臺辦和陸委會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三是討論兩岸交流合作中亟待解決的相關事宜,表示要共同推進5項重要事項。

  第二,“張王會”的成功實現,標誌著兩岸推動政治對話進程邁出了重要一步,未來雙方之間解決兩岸“深水區”的問題將會逐步提上議事日程。從本質上説,“張王會”具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已成為“兩岸對話機制中更具實際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常態性溝通協調機制,不僅可以確保兩岸實務部門之間資訊傳遞的準確性、權威性和政策推動的有效性,也有助於兩岸雙方積極創造條件解決固有的分歧矛盾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

  三是“張王會”為下一步雙方共同努力破解政治難題創造了條件。以“張王會”為契機,只要雙方繼續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共同努力,順利落實“張王會”所達成的各項共識,深化互信,良性互動,完全有可能在兩岸合作交往上取得新進展,在解決妨礙和制約兩岸發展的突出問題上取得新突破,為兩岸關係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四是“張王會”將進一步加大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壓力。從“張王會”順利實現後,民進黨中央也在第一時間表達了肯定的積極立場可以看出,“張王會”所引發的強烈衝擊波明顯給民進黨帶來了壓力,未來由此所形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熱帶氣旋”勢會對民進黨的下一步發展産生衝擊。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