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教育改革遭批 媒體稱白忙一場

2014年06月17日 10: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首屆臺灣中學會考引發各方爭議。據臺媒報道,臺當局“教育部長”蔣偉寧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忽然有家長高舉“部長幫忙填志願”抗議標語,現場氣氛一度尷尬。

  臺灣《中國時報》17日對此發表評論批評12年公共教育,文章摘編如下:

  一隻亂竄的野狗咬死人,當地鄉公所未盡抓狗責任,判賠200萬元(新台幣,下同)。邊坡鬆動的落石擊傷人,公園處沒積極有效作為,判賠1100萬元。就連馬路一個小小水溝蓋和路面有落差,導致機車騎士車禍事故,臺灣公路總局都遭判養護不當過失。那麼請問,一個造成3年來近30萬台灣家庭惶惶難安、青少年錯誤認知的災難政策,馬當局要怎麼賠?

  1983年起規劃,歷經10多任“教育部長”的12年臺灣公共教育,儘管萬方質疑,卻在馬當局任上登場。5月17、18日會考完,遊戲規則邊罵邊修,一個所謂“打破明星學校”的美意改革,淪為一場從比序、志願序、作文等皆操之在人的盲目賭注。

  面對考生哭泣、家長焦慮,沒有正式道歉,沒有集體檢討,江宜樺在“院會”耳提面命,不是追究官箴責任,而要“教育部”專線解説、全力安撫;蔣偉寧蒸發躲了1周,公開露面只吐出了“不好意思”4個字。至今仍在霧中找路的12年臺灣公共教育,若要説帶給了整個社會什麼啟發?毋寧是眼睜睜地在30萬個孩子面前,毫無羞恥的上演了這場“權力專制”的負面實境秀。

  時序倒回3年前,馬英九在元旦文告宣示:12年公共教育“全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孩子們開心入學,天真以為躲過了升學主義,但自此官、校、教三方激烈拉扯,制度一改再改。來年,拍板強調社會參與,不計在校成績,但“公益服務”見真章,孩子改忙上街搶發票、到老人院找事做,更參加不大有興趣的各項比賽,不明就裏的複製著“形式主義”,滿足大人即興開出的每一個條件。升上9年級,突然間,獎牌功過和服務時數全不重要了,大家乖乖回教室K書,別忘了多補一科作文。

  文告那句鏗鏘有力的“全免學費、大部分免試”,早已面目全非。至於大人頭頭是道的五專高職和性向分析,不但早拋諸腦後,算算時間也已應變不及,還是應付會考再説,“好分數”拿到手,好學校還會遠嗎?

  相對於被會考搞得無所適從的家庭,那些進入私立中學、以6年時間換取空間考大學的孩子們呢?這群沉默不語的家庭並非支援臺當局,他們正冷眼慶倖自己的“先見之明”,靠自己的選擇,繞過了這場教育災難。但從臺灣長遠教育來看,各方白忙一場,卻全民都是輸家:一輸,摧毀孩子對公共體制的信任;二輸,逼迫孩子家長學校屈從形式主義及堆砌詞藻的八股文風;三輸,扼殺了原按部就班可能成功的適性基本教育。

  臺灣教改喊了幾十年,觀摩考察簡報堆得沒處放,卻從沒融入臺灣社會特性和考慮世界趨勢。馬內閣個個都博士,學問皆比好,卻沒人真正了解中小學教育的盲點,這堂會考的教訓,30萬個孩子長大也不會忘記。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