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重塑臺灣就業環境信心 打破22K魔咒

2014年06月12日 08: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6月是學生們驪歌高唱的畢業季,許多名人、達人都會借著畢業典禮上的致詞、演講,給即將畢業、進入人生下一階段的學子一些建言。日前臺積電董事長忠謀、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與臺達電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等人,不約而同在大學畢業典禮上談年輕人對人生、工作應有的心態。

  張忠謀建議應有計劃地進行終身學習;施崇堂認為年輕人要把握機會把自己的功夫練得更為紮實;鄭崇華則提醒年輕人不要一直把眼光放在“22K”這件事上,而要懂得珍惜所有、積極掌握機會。臺灣《中國時報》11日發表評論説,這些令人尊敬、佩服的創業家苦口婆心的勸勉之言,除了是人生經驗的分享之外,多少也有幾分是對社會現象有感而發吧。

  從研究所、大學以降,臺灣各級學校的畢業典禮陸續展開。由於教育制度與就業環境都充滿了各種變數,因此無論學子的下一個階段是在學業上更上一層樓,或是成為職場新鮮人,可以説都可能面臨重重挑戰。特別是在近幾年社會不斷炒作“22K”魔咒般的壓力下,不少社會新鮮人對自己的職場生涯充滿了悲觀預期。

  關鍵在於工作態度

  根據臺灣求職網的調查,有90.7%的臺灣企業表示“有意願”聘用今年畢業或退伍的人,創下近年新高!可以説,島內年輕人已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在職場發光、發亮,關鍵在於是不是擁有優質的工作態度,是不是肯學習、肯付出。

  別以為只有“老一輩”的人才會重視、在乎這些基本的人生態度,臺灣第一位米其林三星主廚江振誠只有高職學歷,21歲時一句法文也不會講,但他清楚自己的人生志趣,勇敢地隻身飛向法國學習廚藝。如今他不但精通中、法、日、英文,30歲時就已獲頒亞洲十大最佳青年主廚,他所負責的餐廳更曾兩度被《時代》雜誌(TIME)封為“印度洋最偉大的料理”。而江振誠也觀察到,臺灣年輕人缺乏耐心也不夠積極,這對職場發展很不利。他提醒臺灣的年輕人:“當你認為自己是在吃苦時,就表示你已經沒有passion(熱情)了。”

  提早一步做好準備

  評論説,每天看著外面這裡的起薪是臺灣的幾倍、那裏的平均薪資多高之類的新聞,再加上社會氣氛愈來愈習慣負面思考,可能會讓不少青年學子、畢業生對臺灣的就業環境失去信心、充滿抱怨。而上述幾位傑出的創業者,或走過顛沛流離的大時代、或走過備嘗艱辛的創業歷程,如今他們之所以能夠有令人羨慕、敬佩的成就,正是因為他們願意面對困難、持續付出;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真思考過自己想要投身的領域,並且總是提早一步做好準備,不斷學習,化阻力為助力,終能攀越成功的高峰。

  畢業季過後就是求職潮,期許年輕朋友能以正面、樂觀、積極、努力的心,投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創造更高的工作甚至生命價值。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