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物聯網為臺灣産業提供浴火重生商機

2014年06月12日 08: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閉幕的“2014年臺北國際電腦展”,最熱門項目首推穿戴式産品,最夯科技則非物聯網莫屬。在電腦展期間舉行的“臺北國際電腦展高峰論壇”,更以“軟硬齊發─迎接智慧物聯大趨勢”為主題,與會業者紛紛提出對物聯網、雲端趨勢的見解,並且充滿樂觀與憧憬。臺灣《中華日報》11日社論説:物聯網無疑是現在及未來最具影響力與發展潛力的産業。

  “物聯網”(IOT)的概念源起于“物物互聯”,指任何生物、物件、企業等不同類型的網路可以互相聯結,將五花八門的龐雜資訊送到終端伺服器運算,得出有用的結論與建議,改善資訊來源的體質,得到更好的運作。因資訊量龐大,運算要求既快又準,遠非自行建立主機所能勝任。相形之下,雲端業者因能精確、快速處理龐大數據,費用又相對低廉,物聯網因而趁勢崛起。

  聯網只是物聯網基本要求,通過聯網及運算,獲得更完美的運作建議或指令,使沒智慧的對象有了智慧,有智慧的生物、企業更有智慧,才是物聯網價值所在。舉例來説,臺灣酪農業者曾仁瀚原在臺北從事網路工作,返回柳營接手老家酪農事業,他替奶牛戴上計步器,再用手機監控,通過統計奶牛每日步行量分析健康狀態,這正是物聯網的基本應用。

  上述應用情況,如能與獸醫師合作,將計步器擴充到高階感測器,深入蒐集血壓、體溫、食量、排便等資訊,並設計牛健康評量表及對策程式,即可隨時掌握牛健康狀態,並對異常者即刻採取對策。果能研發成功,牛只穿戴式監控套件,未來商機無限,倘再略加修改增加選項,將可擴大運用在雞、豬等畜牧業。

  物聯網的基本架構─“物物互聯”,可以很傳神地表達無物不能套入物聯網。以臺北捷運冷血殺人案為例,今後除增加警力巡邏外,更可以考慮藉由物聯網,建構一套大眾運輸維安系統,內容包括旅客行李須經X光安檢及爆裂物探測,一旦發現疑似刀械或爆裂物即刻攔截。

  另一方面,大眾運輸維安系統中的車站廣場或列車行駛影像,可同步聯網到行車控管中心,運用精準的人臉辨識科技,發現可疑分子,或旅客有驟集、驟散、騷動等異常現場,即刻發出警報,甚至車廂內及時彈出各種供乘客自衛的設備;此外,也應開發緊急報案APP,讓旅客用手機及時向控管中心通報。

  物聯網來勢洶洶,目前相關聯網設備已近100億台,估計到2020年,將成長到300億至500億台間,另據美國高德納公司(GartnerInc.)研究,2020年相關商機將超過300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廠商進入物聯網後,成本降低,生産力提高,經濟效益高達19000億美元,誰是贏家、輸家?不問自明。

  一向以系統閉鎖著稱的某知名公司,最近也開始擁抱物聯網,強化多設備及跨平臺作業,並釋出健康管理與智慧家電聯網套件,企圖在物聯網市場攻城略地。相形之下,臺灣業者缺乏品牌,反而沒有品牌束縛與壓力,加以臺灣IC設計、軟硬體、雲端、代工都很成熟,物聯網將提供臺灣産業脫胎換骨、浴火重生的絕佳機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