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衝大陸“拿糖”資本快速流失

2014年06月11日 14:12: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10日發表社評説,臺灣媒體9日報道稱,大陸方面近期已“暫停”多項兩岸協商,包括兩岸貨品貿易談判等。該消息在島內引起一些不安。兩岸服貿協議于去年6月在上海簽署,但因民進黨的極力阻撓至今無法在臺“立法院”獲得批准,不久前臺灣又出現反服貿協議的“學運”。大陸“暫停”兩岸協商的消息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

  社評説,環球時報聯繫的大陸學者都認為大陸主動“暫停”兩岸協商的消息不可能是準確的,因為這不符合大陸的基本對臺政策。但兩岸協商“放緩”卻是事實,因為當前情況下顯然“談不出什麼”,談的實際意義大打折扣。

  客觀説,雖然時間過去不長,但大陸公眾和媒體已差不多把服貿協議“忘了”。大陸人現在關心南海,關心新疆反恐,更關心反腐敗和改革等許多緊迫事務,臺灣的事情不在大陸輿論優先關注的單子上。

  社評説,兩岸關係永遠是臺灣輿論的焦點,但對大陸不是。陳水扁時期的海峽新聞熱,是因為當時大陸面臨對臺戰爭與和平的選擇。當“臺獨”導致的戰爭風險飄散後,大陸公眾就把處理臺灣事務的“全權”再次交給政府,民眾的注意力很快跳躍到其他方向上。

  增強兩岸經濟聯繫是大陸的既定政策,但實事求是説,大陸方面並沒有在這方面“求”著臺灣的動力。大陸為了加強兩岸合作而“吃點虧”,這邊的老百姓是清楚的,大家不反對,但也不贊成對臺“無底線讓步”。尤其是,現在大陸人普遍有個印象:經濟聯繫對化解“臺獨”的作用有限,而且似乎是大陸經濟上讓步多了,臺灣一些人會認為是“應該的”,“臺獨”也會因此而趾高氣昂。

  社評説,大陸民眾搞不太清楚臺灣內部在發生什麼,但對於偶爾聽到的民進黨“反中”聲音,大家有點煩了。如果現在政府有什麼對臺強硬動作,老百姓一定會鼓掌點讚。

  因此臺灣方面切不可有“只要我們鬧,大陸就會讓步”的幻想,也不要以為大陸會為臺灣的黨派爭鬥埋單。雖然大陸人普遍討厭民進黨,但對我們來説,服貿協議是簽給整個臺灣的,通不通過也是全臺灣的事。大陸沒能力、也不準備下力氣建立一種能力,用來撬動、調控臺灣各派力量的態度。

  社評説,隨著大陸的持續崛起,我們的戰略關切越來越多,臺灣對大陸相對“變小了”。我們逐漸有了信心,即使民進黨有一天再次上臺,它也掀不起上一輪執政時的那些大浪了。大陸沒有微觀插手臺灣政治的杠桿,但我們在戰略上壓制“臺獨”的能力已經成熟。“臺獨”已失去在亞太政治格局中十分短暫的影響力,它越來越成為只對島內選舉有價值的政治秀。

  雖然大陸沒想與臺灣“暫停”兩岸協商,但臺灣方面對此産生擔心,也完全是正常的。因為至少大陸民眾對此的不熱心是真實的,大家對臺灣內部一些力量在這方面“不識好歹”感到生氣也不是虛傳。

  社評説,大陸當然希望兩岸統一,但公眾對此沒時間表的要求,這同人們決不容忍“臺獨”的清晰態度還是有區別的。臺灣各派力量都不要以為可以在“統獨“問題上“拿住”大陸,可以在兩岸合作上衝大陸“拿糖”。他們應該清楚,多與大陸接近是他們自己的利益,也是他們面對大歷史的唯一選擇。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