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郭正亮:蔡英文反示範區讓縣市長陷入困境

2014年06月11日 08: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報道,6月9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立法院”臨時會前政策擴大會議”的開幕演講中,正式向國民黨全面宣戰,她批判“示範區政策錯誤、監督條例黑箱作業、服貿協議程式不正、考監人事公然酬庸”,幾乎照單全收太陽花學運訴求,還宣佈“臨時會將是一場激烈的戰鬥”。

  臺灣《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郭正亮今天在該報撰文説,6月16日到7月4日的臺灣“立法院”臨時會,一般認為來不及審查服貿,焦點顯然擺在示範區審查。蔡認為示範區條例有四大問題,條文必須“大幅翻修”,包括:條例內容空洞;毫無産業策略,只是無限延伸的拼盤雜燴;條文大量空白授權、黑箱作業;大陸農工産品可變相進口到各示範區,尤其衝擊農業。

  馬當局對蔡英文的強硬談話,表面上固然反對,其實內心喜出望外。某位國民黨高層即私下表示:“蔡過去當過臺灣經貿談判代表,如今卻反對自由化,與過去自由貿易談判完全衝突。如果她當民進黨主席之後的第一戰就是“鎖國”,那國民黨可能會有許多人滿高興的”。

  國民黨高層説“會有許多人滿高興的”,主要是指國民黨縣市長候選人,畢竟示範區固然是馬提出的“黃金十年”政策之一,桃園航空城更列入“新臺灣十二大建設”第一項,也是“經建會”2012年首要推動的經濟政策,但民進黨縣市長不管是現任或候選人,都相繼表達有條件的支援立場,充其量只是反對示範區的個別項目(尤其是開放農産品進口),並未否定“先從示範區試點、從點到面的漸進自由化”的示範區邏輯。

  而且蔡所批評的“條文大量空白授權”,其實就是不再訴諸“原則管制、逐案同意”的“正面表列”,改採“原則同意、特案管制”的“負面表列”,這正是經濟自由化的政策核心,即使是後來居上的上海自貿區,也已經勇敢採納,熟悉自由貿易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如今竟要跟進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的公民團體加以反對。

  民進黨縣市長對於示範區的立場,明顯與蔡英文不同。以臺南為例,早在2013年4月30日,賴清德市長接受議員杜素吟質詢時,即表示“將爭取安平港升格自由貿易港區、爭取加入自由經濟示範區,賴還特別提到他過去在“立委”任內,曾和多位臺南“立委”共同爭取安平港納入示範區,也得到臺灣“經建會主委”和“交通部長”支援,他對此表示“正面、樂觀期待”。

  結果原本並未列入示範區第一波名單的臺南,經過爭取,終於在2013年8月增列,當時賴市長還把安平港和臺北港並列,視為任內重大政績。緊鄰安平港的臺南安平工業區,約有600家廠商進駐,2013年接任安平工業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目前也是大陸臺企聯常務副會長的江蘇臺商劉顯模,也語重心長提醒:“示範區對臺南安平是一個重大的發展契機,臺灣必須走出去,而且動作要快,如果特別條例修得太多、拖得太久,恐怕預期要發揮的效益會受到影響”。

  另如高雄,陳菊市長也早就委託中山大學進行“高雄市自由經濟示範區産業方案”,努力要與臺當局規劃接軌,明白指出“初步規劃六大産業,國際醫療、國際物流將與中央接軌”。陳更積極表示“高雄對於發展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訴求,包括亞洲新灣區、市府與港務公司合作的自由貿易港區等,同時引進新興、高附加價值的服務産業,切勿開放藍領外勞,反對示範區成為另一個加工出口區”,顯然是採取有條件支援立場。

  至於很有希望為民進黨奪下臺中市長的林佳龍,更早在2012年12月6日就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提出質詢,表示“臺中很多廠商很重視島內自由貿易港區與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規劃,也思考未來怎樣去申請運用”,並強調“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概念不只是自由貿易相關租稅的減免,還牽涉到特許事業的?放寬,國際人員自由流動等重大議題,因此自由貿易港區與自由經濟示範區,如果在目的與?功能上不是完全獨立的制度,應由“行政院”成立專責委員會來統一處理”。

  民進黨桃園市長候選人鄭文燦,在八德合宜住宅爆發貪污案之後,即使遠雄集團也在桃園航空城扮演重大角色,鄭仍公開表示航空城得到多數民意支援,他會要求航空城接受更多透明監督,但不會反對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航空城規劃。

  綜合上述,蔡英文反示範區的結果,將使民進黨縣市長候選人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國民黨候選人必將個別提出尖銳質問:陳市長是否支援高雄港納入示範區?賴市長是否支援安平港納入示範區?林佳龍是否支援臺中港納入示範區?鄭文燦是否支援航空城納入示範區?遊錫堃是否支援臺北港納入示範區?五位候選人即將在11月面對選舉,民進黨團如何可能在選前及時提出“大幅翻修”的替代版本?

  事實上,泛綠經濟學界即使反對馬當局的示範區,也未必跟進公民團體走向保護主義,而是反對局限特區的自由化,主張更全面的自由化。以“新臺灣國策智庫”董事長、經濟學者出身的吳榮義為例,他固然認為自經區已經不合時宜,但他也基於專業表示:“臺當局正本清源的做法應該是全面自由化,鼓勵島內投資于産業創新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正當做法是找出臺當局效率不好的原因,修改法規,對症下藥,而不是特別‘立法’設立特區,提供區內事業減免稅,把臺灣經濟分成區內區外,造成區內外事業不公平競爭,對於全面投資環境及資源的有效運用反而産生不利的效果”。

  蔡英文反對自由經濟示範區,到底是主張更全面的自由化,還是倒退到比特區自由化更保守的保護主義,目前看來恐怕更傾向後者。果真如此,蔡英文對示範區的宣戰結果,恐怕未必導向她所期待的藍綠對決,反而更可能適得其反,引發禍起蕭墻的民進黨中央與地方縣市長對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