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民眾對馬英九是“葉公好龍”?

2014年05月19日 10: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寓言説:葉公好龍,衣著屋室皆以龍為飾。天上真龍喜知有此“龍粉”,乃下凡至葉家窗口窺探,並將龍尾伸入大廳。不料,葉公見到真龍,竟然驚嚇奔逃,“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臺灣《聯合報》19日社論説:2008年,馬英九以58.45%的得票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當年,馬英九是在與陳水扁的強烈對比中出線,其正直廉潔的形象、不沾鍋又溫良恭儉讓且不同流合污的性情、不尚權謀詭詐而講求權力自製的風格、對社會公平的追求,及對兩岸和平交流及全球化的政策信念,皆是使他在當年獲得民意高度支援的理由。文章摘要如下:

  其實,今天的馬英九似乎還是6年前的馬英九;只是島內民眾對他的期待與評價卻已是不可同日而語。這種強烈的政治反差,出自兩種可能性。一、好龍的葉公,見到真龍出現,“失其魂魄,五色無主”。二、想像中的龍不是真龍,現形後原來是一隻蜥蜴。此二者若居其一,皆是一場值得省思的誤會。

  馬英九在2008年初任臺灣地區領導人,2009年8月8日那場世紀莫拉克風災,可説是第一次“葉公好龍”的事件;民眾對馬英九的信任頓現質疑,馬英九也感受到民意如流水的震撼。不過,馬英九的第一任,大致是在以ECFA為主軸來重建被民進黨執政8年所嚴重破壞的兩岸關係中度過,他也因此在2012年勝過蔡英文而贏得連任,但得票率已跌至51.60%。

  2012後的第二任,臺灣各種重大政策的尖銳鬥爭噴涌而出,“葉公好龍”的震撼亦愈演愈烈。馬英九的震撼是:這不正是你們當年希望我做的事嗎?島內民眾的震撼是:你怎麼會是這種搞法?這兩種因素相互拉扯,幾乎場場皆演成父子騎驢;這時,不論那龍還是不是原來的真龍,卻已在眾口鑠金下成了蜥蜴,葉公們漸漸拒絕承認這是他們想像中的龍了。

  舉例來説。就社會是非言,證所稅難道不應課徵?油電難道不應逐步反映成本?美牛難道能夠封阻?陽光法案難道不應列入財産來源不明罪?實價登錄難道不應堅持?這些都是臺灣相當長期存在的社會是非之爭議,也是許多民眾希望能有正面解決的議題。但這類政策爭論一旦爆開,反對勢力全力反撲,馬當局無力招架,最後皆留下一個七折八扣的殘局,及“馬英九懦弱無能”的社會結論。在這類情境中,證所稅、財産來源不明罪、實價登錄等,皆也曾是島內民眾喜愛的“龍”,但真龍一現形,卻見眾人“失其魂魄,五色無主”,喊打喊殺。

  更鮮明的事例是王金平案及服貿協議案。馬英九處理王案的程式與手法或許失諸粗糙,但這畢竟是一樁攸關“憲政正義”、“司法正義”、“官箴正義”的大是大非。但由此案的發展結果可證,當這個社會面對“司法正義”的“真龍”時,居然也是“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有些人原來喜愛馬英九是不耍權謀的“真龍”,但在此案中卻痛惡馬英九竟是“無能笨拙”不知權謀的蜥蜴;亦有一些人平日放言呼喚“司法正義”的“真龍”,卻為了打馬英九,連眼睛貶都不眨一下地宰殺了“司法正義”。

  至於服貿案,這是攸關兩岸關係及全球化的大問題。而全球化與兩岸關係,是自過去到未來皆存在的客觀問題,它不是馬英九造成的問題,所以也不可能以“打馬”來解決全球化與兩岸關係的難題。當年,臺灣民眾是因馬英九“和平發展”的兩岸政策而“好其龍”,如今卻因為“反馬”而反服貿,且未來若欲以反服貿的“臺獨鎖國”路線來處理兩岸關係,難道那會是兩岸解方的“真龍”?説到此處,“臺獨”其實也曾是一尾“龍”,這場學運難道是讓民眾第二次看到了這條龍在窗口探首,並用龍尾霸佔了“立法院”?

  6年前,在“馬上好”的想像中,臺灣民眾選出了馬英九,好像“一切都可以靠馬英九了”;但是,今日的馬英九竟成眾矢之的,好像“一切都錯在馬英九”。再過兩年,臺灣就會進入“非馬總統”的時代;屆時馬英九不在位了,始知全球化、兩岸關係、貧富不均、“恐龍司法”、陽光法案、高房價、低薪資、世代剝奪等問題仍在。到時候,也許才能厘清:什麼是臺灣的宿命問題?什麼是馬英九造成的問題?

  葉公驚龍,“失其魂魄,五色無主”。這是葉公誤會了龍,還是龍誤會了葉公?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