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核四存與廢 請雙方都説實話

2014年04月25日 09: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臺灣反服貿“黑潮”暫告平息之際,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又點燃核四戰火,宣示“終結核四”將是年底“七合一”共同政見,也即希望在2014年停建核四。臺灣《新生報》25日社論指出:無可諱言“反服貿”已使馬當局焦頭爛額窮于應付,再加上個進退兩難的“核電”威脅論,馬英九在剩下的2年任期中,勢必面臨更大挑戰。文章摘編如下:

  國民黨一再陷入困境中,也即民進黨的最大利多。民進黨于學生“反服貿”後,又重燃在臺灣意見紛陳的核四戰火,不論結局是停或續建,都已掌握了政治先機。然而一項關係民生至巨的核電問題,不經由客觀分析與評估,卻由政黨自政治面切入,終難有理性討論空間,核電存與廢恐也不是短期內所能倉促決定。民進黨執政時曾于2000年10月宣佈停建核四,卻又于相隔110天后宣佈核四復工。2006年蘇貞昌、蔡英文擔任臺當局“行政院正副院長”任內,並編列核四追加預算400余億元(新台幣,下同)。核四迄今即將完工,已動用公帑3000余億元。

  由以上一頁核四停復建滄桑史,可見民進黨雖一再以“非核家園”起家,卻始終盤桓于政治操作上。試想在8年執政期中,一個剛起步的核四電廠,民進黨竟無能力使其停建,又有幾人能信?若説因國民黨在“立院”佔多數,故而停又復建。但國民黨長期以來均居立院多數,在許多重要法案上卻敵不過少數的民進黨“立委”。此次引發學運軒然大波的服貿協議,所以卡死在“立院”,便可清楚看出“立法院”生態,多數黨往往屈服於強悍的反對黨手中。以此反證當年執攻的民進黨欲停建核四,豈會過不了“立院”這一關?即使確因人數劣勢必須依法復建,擅于利用法律巧門的民進黨,豈真無法阻止核四續建?何況又在執政中。

  我們所以引述這一段過程,不在強調支援與反對核四興建。要説的是這樣一個攸關全民生命安全、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不能只見政治操作,不見理性專業溝通。我們當然贊成一個無核能危險的“非核家園”,在用電不虞匱乏、經濟又能發展下,臺灣不難成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現在要冷靜思考的是“非核家園”是否能一蹴而成?或只是政治運作中的一項命題,否則核四何以會在建與停中擺蕩超過20年迄難下定論。

  在擁核反核聲浪中,我們習于聽到的官方説法是:廢核四替代能源價格更高,估計2026年電價較目前上漲34%到42%。更有工業界人士指出,核四不商轉,不只新增工廠不可能,即連現有工廠用電都會受影響,臺灣經濟必然大倒退。反核人士則除了強調核電的危險性外,並列舉數字認為“若能合理抑制用電成長、降低用電量、臺灣根本不缺電”。説歸説問題是誰也無法取信于對方。

  面對這些正反意見,即使專業人士也無法肯定表示“核電安全一定沒問題”或“廢核電後臺灣不會面臨經濟大風暴”。在這種情形下,人民又如何選擇?尤其一旦涉入政治操作,擁核反核更成了羅生門。我們認為雙方立場所以差距如此大,可説都未客觀論事,或者以立場言事都沒説實話。臺當局高層常説“沒核安就沒核四”,問題是核安標準何在?又由何人認定?反核人士説核電危險,證之少數已發生核電事故國家仍在使用核電,危險性亦非必然。又表示“只要降低用電量,臺灣根本不缺電”,這種話既不合邏輯又不負責任,降低用電量是要犧牲工業成長,以及人民付出衣食住行代價。

  還有政客吵了10餘年的“廢核四”,投擲下去的3000余億工程費又由誰付?係由政客集資償還?或由無辜百姓增稅分攤?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