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國民黨內鬥 馬英九的路難走

2014年04月11日 08: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太陽花學運浪潮把國民黨、民進黨兩黨衝得暈頭轉向,來不及回神。學生昨天退場了,民進黨才發現自己是失能的反對黨,臺灣執政的國民黨更慘烈,馬英九把服貿當成經濟的特效藥,卻被捲入深層的政治旋渦,搞到自己提前跛腳,國民黨陷入分裂的危機。

  臺灣《中國時報》11日社論表示:兩岸簽訂《服務貿易協議》、貨品貿易協議,明明是為了避免臺灣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中被邊緣化,並提升臺灣産業的競爭力,為臺灣的未來找出路,不料卻引來世代衝突的太陽花學運。有人形容這是大人吵架,小孩鬧事,不論比喻是否恰當,那麼我們就要問,為什麼大人要吵架?小孩要鬧事呢?

  大人吵架,主要是朝野兩黨不和解。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飽嘗朝小野大的痛苦,國民黨在“立法院”佔有多數席次,凡事杯葛,導致民進黨施政困難。2008年國民黨重返執政後,還以勢如破竹之勢橫掃4分之3的“立法院”席次,理論上應該有大刀闊斧的施政表現。不料,朝野繼續惡鬥,民進黨加倍奉還,在“立法院”重演杯葛戲碼,霸佔主席臺、打架、潑水、癱瘓議事。

  馬英九執政以來努力在兩岸間創造和平發展、和平紅利,卻吝於以更包容的胸襟、柔軟的身段向在野黨傳遞橄欖枝,導致“行政院”的施政、改革法案卡在“立法院”,整個臺灣陷入內耗中,大人天天吵架,大打出手,有什麼政績可以交差?可以改善孩子面對22K的痛苦,和無法預知的未來嗎?

  其次是國民黨的內鬥,去年9月的“馬王政爭”。馬英九以“立法院長”涉及“司法”關説為由,宣佈要開除王金平國民黨黨籍,震驚了臺灣社會,掀起政治海嘯,重傷國民黨。從那一刻起,其實國民黨已經是一個裂而不分,團而不結,傷痕纍纍的政黨,表面上強調團結,私下國民黨內政治家族串連要挑戰馬英九的黨主席寶座,合縱連橫、勾心鬥角更甚于與民進黨的惡鬥。如果不是民進黨表現得太爛,一個已經是四分五裂的政黨,怎麼能向人民交代?

  馬王的恩怨,讓立法院除了有朝野的鬥爭,還有“擁馬”和“擁王”的對立,政治這回事,不僅是表演、是兩手策略、更是軟硬兼施、偏偏“不沾鍋”的馬英九在自己民意最低的時候,要開除人脈深厚的政壇沙場老將王金平。

  一場“馬王鬥”充分暴露馬英九低估對手、高估自己、錯估形勢的困窘,以致一路慘輸。不僅戰略不清楚、戰術也不講究,結果卻搞到臺灣“法務部長”下臺、“檢察總長”被判刑請辭,但是王金平還是“立法院長”,太陽花學運還是得靠他出手來化解僵局,發揮關鍵的穩定力量,讓學生退場。聰明的獵人,懂得等待。政治這一課馬英九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馬、王的任期將在2016年共進退。差別在馬英九要從政壇卸任,王金平卻可能還有未來。他不僅有“擁王”的國民黨“立委”相挺,還有民進黨當後盾,已立於不敗之地。馬英九雖是臺灣地區領導人兼任國民黨主席,“立法院”的主導權已在王金平身上。因此如何彌補馬、王間的裂痕,是馬英九未來兩年施政能否順遂的關鍵。

  至於小孩為何鬧事?應該説馬當局的施政離庶民太遠。當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當學生説擔心自己的未來被出賣時,滿朝博士的馬當局卻不知道孩子的恐懼、憤怒是什麼?不僅找不到可以和公民團體對話的管道,面對世代的衝突卻用傳統的思維來解決,明明已經是政治問題卻在經濟上打轉,當然無法化解學運僵局。

  最後這場學運對國民黨會有什麼影響?肯定是失去了上百萬首投族的選票!所幸離年底選舉還有一段時間,加上一個失能的反對黨,馬英九還是有力挽狂瀾的機會,就是放下我執,傾聽庶民的聲音。拋開過去6年所有政治得失與恩怨,暫時忘記他所尋求的歷史定位,重讀他2008年的競選演説與就職演講。或許從中可以找出人民對他由希望到幾乎絕望的理由,再對症下藥,重建人民對他的認同與信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