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蘇貞昌該被蔡英文淘汰了?

2014年03月17日 08: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選在臺灣“立法院”為《兩岸服貿協議》審查發生衝突,朝野議事癱瘓,大打出手之際,宣佈參選民進黨黨主席。她告訴支援者“時候到了”,因為臺灣正在崩壞、“我回來了”,因為這兩年來臺灣陷入一片泥淖,民進黨要與時俱進,跨出那一步,勇敢的轉型與蛻變。

  臺灣《中國時報》16日為此發表社論,現摘錄如下:

  蔡英文15日宣佈參選黨主席,讓民進黨主席競爭呈現兩個太陽、一個月亮之爭。黨主席蘇貞昌刻意回避,僅簡單回應這是黨員的權利,當前民進黨最重要的任務是審查《服貿協議》、終結核四、以及佈局“七合一選舉”三大任務,黨主席選舉反而不是優先任務。謝長廷則還是老話一句,蔡英文選什麼他都支援,但是希望她在黨主席和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擇一參選。

  政治人物交鋒,高下立判。蔡英文説民進黨要讓人民再一次相信政黨。言下之意是現在朝野兩黨的表現讓人民失望,民進黨要勇敢蛻變,才能讓理想、政策,跟上時代的潮流,回應廣大民意的要求,不要讓想要改革的人感到孤單。她企圖心旺盛的展現做為領導人的高度,而蘇貞昌的回應卻是念茲在茲如何贏得年底的選舉,看不到民進黨的困境。

  至於謝長廷主張她應該在黨主席和2016選舉中擇一參選。蔡英文説得更直白,有很多人勸她不要參選黨主席,更有利於2016年大選,但是她説“我不需要被保護”,婉拒謝長廷的建議,更展現她的自信。 

  兩年來在基層走透透的蔡英文,參選聲明的確令人動容,沒有激情,只有溫和、理性的訴求。她看到朝野激烈的對抗,讓臺灣停滯、崩壞。她主張政治人物必須扛起責任,重建社會對政治的信心,對政黨的信賴。 

  蔡英文説,不想把支援者帶回過去的回憶,“因為如果堅持活在過去,我們會被世界淘汰”,她也不是要否定任何人,但是民進黨要深刻反省,是否曾經執政而鬆懈對歷史責任的承擔,是否因為日漸體制化而動搖帶領臺灣改變的堅強意志力。這番話不是説給民進黨領導人、黨主席蘇貞昌聽,是説給誰聽?她要民進黨不能只建立在人民對執政者的失望,而是要建立在人民對民進黨的期待與信任。蔡英文要説的是,民進黨不能活在過去。 

  最近民進黨公佈“民眾對兩黨中國政策態度”的民調顯示,無論兩岸經濟政策、交流態度、執行成果以及對政策的安心度或認同度,民進黨都一路輸給國民黨。其中有4成的民眾對民進黨最不能接受的是“逢中必反”,説明瞭民眾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具信心。面對這股反感的民意,蘇貞昌領導的民進黨,卻還是唱賣臺的老調。這樣的民進黨如何與時俱進?反觀起草“兩國論”的蔡英文要如何面對?

  其次是面對公民運動的風起雲湧,蔡英文説,這是反映臺灣社會上人心的不安。但是面對社會希望改變的強大聲浪,民進黨幾乎被邊緣化。日前,蔡英文呼籲民進黨要重視臺灣的社會力,不能讓民進黨被私有化,民進黨應該是一個集結社會力的載具,才能回應民意。

  面對蔡英文的呼籲,蘇貞昌卻説“聽不懂”,在他領導下朝野繼續擴大對抗,讓人民對政治厭煩透了。或許因此讓蔡英文有當仁不讓、舍我其誰的氣魄,告訴支援者“我回來了”。她要改變民進黨。

  當然,蔡英文提出洋洋灑灑的參選聲明,強調民進黨必須是一個有未來性、有包容力和行動力的政黨。要把執政的最後一哩路,當成第一哩路,重新再出發。那麼她就必須有魄力登高一呼,停止政黨惡鬥,停止臺當局和地方的對抗,並且拿出行動力終結“立法院”朝野密室協商、打群架的惡習、並須對“立法院”正在審查的《服貿協議》做出表態,以示負責。這樣她所説的一個新的民進黨,一個新的政治世代,才有可能出現,2016年她也才有可能成為人民最好的選項。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