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來自星星的你”風靡大陸是臺灣的警訊

2014年03月13日 08: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大陸“兩會”期間,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意外成為熱門話題,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都親自為它喊讚。當時一名代表正在抱怨傳統話劇藝術的困境,這位頗具個性的大陸高官提到《來自星星的你》,稱讚韓劇的儒文化內涵,並建議大家多思考,“韓劇為什麼在中國有市場”。

  臺灣《旺報》13日社評表示:韓劇為什麼有市場?不僅值得大陸思考,臺灣民眾也應有危機感。臺灣一向自詡為華人流行文化中心,何以在影視市場遠不如韓國?事實上,近年來韓國影視業表現極佳,除了電視劇,電影也在國際上屢屢獲獎,被譽為“在亞洲最接近好萊塢標準”。更令人驚訝的是,韓國拓展海外市場速度極快,1996年韓國文化産業的海外收入還是零,2011年就達到7.94億美元。

  影評人普遍認為,《來自星星的你》這部風靡亞洲的新劇,代表韓劇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不再局限于某個特定族群,而成為全民大劇。該劇在大陸視頻網站點播累計3億5千萬次;在大陸最大的社交平臺新浪微博,前5個話題中4個都與《星星》有關。大陸網民坦言,過去覺得韓劇幼稚,但製作精良的《星星》完全改變了對韓劇的印象。

  經濟學家曾經做過分析,向文化産業投資100美元,衍生收益可達400美元,可見成功的文化産業收益之高。大陸擁有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星星》的衍生效應更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微信一家獨大的大陸,韓國即時聊天軟體Line,借助該劇成功進入年輕人的手機;韓式炸雞啤酒套餐端上各個城市的餐桌;該劇的拍攝地點專門推出“星你線路”,預計前來的大陸游客將增加50﹪。

  平心而論,臺灣近年來也有一些優秀作品,如電視劇《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電影《艋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都有不錯的票房和口碑。但和韓國相比,無論影視本身還是衍生收益都差距甚大,關鍵原因還是製作水準不足,其背後根源是臺灣本身市場有限,海外缺少經營,逐漸形成投入不足、品質不高、市場冷淡的惡性迴圈。

  相較之下,韓國不僅國內市場規模更大,而且更重視海外市場。韓劇往往在籌拍階段,就同時考慮到本土和海外兩個市場,而海外的預付資金又使企業能夠提升製作水準,進而形成良性迴圈圈。

  韓國KBS電視臺主管就坦言:“我們在推動每部戲劇時,都將海外觀眾的喜好考慮進去。如果沒有3成的海外收入就不開拍。”MBC電視臺更是主動在上海和日本開設辦事處,努力預先推銷影片。

  對於臺灣來説,想在亞洲市場上與根基牢固的韓國影視競爭,短時間內似乎已難望其項背。但臺灣要後來居上也並非毫無機會。我們建議可先與大陸加強融合,以臺灣的人才創意配合大陸的市場潛力,建立一個新的産業模式,逐步走向世界。這樣要超越韓國就不是難事。

  大陸擁有豐富的市場與資金,以及正在崛起的新興網路平臺;臺灣則有更好的傳統影視人才與製作技術,兩岸良性融合可以達到加成的效果,電影《小時代》就是很好的案例。該片由大陸導演拍攝,臺灣演員主演,並且在臺灣製作,最後回歸大陸市場,成功賺取數億票房,並掀起一股社會潮流。

  對此,臺當局要減少自我封閉,為影視業打開行銷通路。我們建議,臺當局可透過既有的兩會管道積極與大陸溝通,減少內容、人員往來方面不必要的限制。同時,臺灣“立法院”正在審議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擴大大陸市場有相當助益,朝野不應該再曠日耗時的內鬥,應儘快通過《服貿協議》,讓臺灣電影不受配額限制,允許大陸電影來臺灣後期製作,臺語片也可借此在福建等地打開銷路,避免本土電影市場的局限,如此才有可能和韓國一爭高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