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主席競逐的是理念還是權力?

2014年01月23日 11: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根據媒體報導,民進黨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似乎已決定參選民進黨主席,媒體報導轉述,謝長廷對蘇貞昌極為不滿,尤其是在兩岸政策上。事實上,從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命名開始,兩人就開始角力,謝長廷的“憲法共識”也得不到蘇貞昌的支援,在華山會議上,雙方人馬不是各取所需,而是各壞其事。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3日發表文章説,該報上星期社評即已指出,“謝長廷不能只是在民進黨的週邊發出吶喊,要改變民進黨,就必須投入民進黨的主席選舉,否則只能徒呼負負,望黨興嘆。”情勢的發展,似乎與該報的預期完全一致。

  社評還説,謝長廷表明若參選,一定要先講明政策,亦即“先理念、再意願。”文章贊同謝長廷的想法,持民進黨把未來這一次的黨主席選舉定位為兩岸政策大辯論的選舉。民進黨要與大陸建立互信,必須在兩岸政策上有正式的表態,而民進黨主席選舉的大辯論以及其後的政策,就是最好的基礎。

  社評贊同並支援謝長廷選黨主席以及設定兩岸政策的議題,並非干涉民進黨內部的事務,而是因為民進黨長期以來在兩岸事務上,自己設定了很多的框框和禁忌。這些框框和禁忌,經常被拿來當鬥爭的工具,雖然某種程度上維持了民進黨的權力基礎,但也使民進黨與社會的距離愈來愈遠。

  現在有來自民進黨內部的力量,準備挑戰這些框框和禁忌,對民進黨,乃至於對臺灣的未來而言,都是令人高興的現象,因為這是形成“臺灣共識”的先聲。換言之,“臺灣共識”形成的第一步,就是民進黨自我挑戰,自我突破,這也是文章對謝長廷的期許。

  謝長廷的戰帖早晚要發,問題是蘇貞昌如何應戰。無可諱言,蘇貞昌與謝長廷兩人雖同黨而如仇敵,更何況謝長廷與蔡英文已經形成了某種程度的默契,這是各界皆知之事。現在謝長廷又呼籲民進黨主席不得選“總統”,其針對性之強,不言可喻。對蘇貞昌來説,失去了民進黨主席等於失去了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門票,其反撲之力量可想而知。換言之,任何理念之爭的背後也必然是權力之爭。兩人究竟要把這一場民進黨主席之爭變成是火花四散的理念激蕩,還是炮火隆隆的權力之爭,就看兩人的智慧了。

  當民進黨準備挑戰自我時,國民黨可不能沾沾自喜,必須思考一方面如何在兩岸議題上維持優勢,另一方面如何在經濟上拚出成績,否則選民的選票是無情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