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從陳守煌為五斗米折腰論起

2014年01月03日 10: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新生報》3日發表社論説,因涉入“關説”案被免職轉調的臺灣前“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表示,“他堅不請辭是擔心退休金與退養金泡湯,並非戀棧權位”。陳守煌這番話令人感慨萬千,就其個人言,服務公務38年,若一旦喪失這筆高額退養金,晚年生活必受影響。于情自有考量空間,且更足證明陳守煌一生廉潔不貪不取。

  然而社論以為陳守煌“辭而不退”為五斗米折腰,卻也為今日官場風氣立下了一個不良示範。陳氏長期擔任“司法人”,且已官居高位,當知“司法正義”不容扭曲,更應堅持平與直精神領導轄下檢察體系。“司法”人最忌關説案件,陳守煌先前一再否認接受王金平關説,即在明乎此一道理。因此在上月13日檢協會召開學術研討會時,他就把請辭聲明書交給臺灣“法務部長”羅瑩雯,聲明如果隔天“檢評會”認定他有關説,就請辭“檢察長”職務。陳守煌此一表態,除了堅信自己不曾介入關説外,更認為一旦涉入關説已毀“司法”人清譽,不再適合擔任檢察首長。

  我們能了解陳守煌書寫辭職聲明時的沉重心情,尤肯定其在維護“司法”節操的苦心。然而當“檢評會”認為他有關説,並建議將陳記警告之後,陳守煌卻以“家人提醒他如請辭獲准,連退休和退養金都不能領,聽了此話後覺得有理,所以才打消辭意,等待調職並非食言”。陳守煌顧全了小我,卻罔顧了大我的“司法”形象,更不應一再自金錢觀點來衡量做事原則。“立法院長”王金平當初致電給他,即以“立院”正在審查“總預算做開場可説語多暗示,這番意在言外的話,陳豈會不懂,才會有後續約見承辦檢察官之舉,終至引爆了關説案。陳守煌係執法之人,哪有不懂依法行事的道理。“立法院”縱使再鴨霸,也不敢假公濟私亂砍“法務部”預算,況此事應由“法務部長”去操心,臺灣“高檢署”何必蹚混水?“怕退養金泡湯”則是二度以現實面衡量問題。

  由於歷屆臺當局經濟失策,自1998年到現在,薪資僅成長15.2%,但物價增幅卻高達16.23%,今年1至10月實質薪資僅45112元(新台幣,下同),為最近4年來新低,甚至不及1998年的標準。在薪資被物價吃掉情形下,人民自是苦不堪言,每日均在節衣縮食。這種結果,臺當局官員豈能無責乎?因此陳守煌以保全將近700萬元的退養金而打消辭意,固然令人羨慕,卻也不宜如此理直氣壯説得振振有詞。合理的收入當然應該爭取,反之自己是否涉入關説應心知肚明,卻於事前提出辭職書,事後又以金錢考量打消辭意,在節操上似無一定標準。

  子思曾説“屈己以富貴,不若抗志以貧賤。屈己則制於人,抗志則不愧於道”,雖然以這句話加諸陳守煌身上不見得貼切,且今日官員又能有幾人奉為圭臬?但“抗志以貧賤”的確是今天官場不多見的,若大小官員能不“屈己”,自然不會受制於人,關説即不會經常發生。胡林翼也有言“官勞而後民逸,吏瘦而後民肥”,就目前狀況來説,能體會其中意義者幾希?但顛之倒之情事則經常發生。陳守煌不貪不取,只是希望保全退養金而已,以今時官場風氣也許不宜苛責。我們所以以此為文,仍然寄望于陰霾的掃除使“抗志”者能多於“屈己”的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