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陳德銘訪台 帶來兩岸關係新省思

2013年12月05日 08: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5日社評説: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3日結束就任會長後首次臺灣之旅,訪台期間除參觀“自由經濟示範區”建設外,並拜訪台灣指標性企業及和黨政商各界人士會晤餐敘,相信對深化兩岸交流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影響。

  過去5年多來,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代表兩岸簽署19項協議,開啟兩岸經貿發展的新時代,獲致豐碩成果,成為馬當局最受肯定的政績;海基、海協兩會的密切互動更彰顯兩岸關係發展的新里程碑。

  但不可諱言,兩岸經貿合作迄今已面臨諸多瓶頸和挑戰,尤其是兩岸經濟及企業規模差距日益擴大,加劇資金、人才、技術移動失衡的問題;兩岸産業合作協調不足及日益擴大的重覆投資現象,更造成兩岸産業“競爭大於互補”現象。就在陳德銘訪台之前,宏達電、宏碁等資通訊産業發展陷入困境,引發臺灣當局與民間對大陸産業競爭力提高後,對臺商威脅日增的廣泛憂慮;臺灣內部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巨大爭議,也反映部分人士對兩岸自由貿易的深切憂慮和排斥心理。這些問題皆構成雙方深化經貿合作及兩岸和平發展大業的障礙,必須透過兩岸共同努力,加強和臺灣社會溝通,才能有效化解。

  在此一背景下,陳德銘臺灣之行定位在“經貿之旅”,走訪台灣正力推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及臺積電、鴻海等指標性企業,自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陳德銘更暢談大陸經濟改革及未來兩岸經貿合作,並對如何體現産業優勢互補多所著墨。他也拜訪台灣“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蕭萬長,就如何推動落實不久前在南京紫金山舉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所達成8項共識,交換意見;在參訪鴻海公司時更表示,兩岸應聯合起來,共同佔領世界市場,賺更多的錢;處處傳達大陸方面致力突破兩岸經濟合作瓶頸的政策思考與深刻用心。從這個角度來評價陳德銘上任海協會會長後首次臺灣之旅,無疑是一次成果豐碩、有指標意義的兩岸交流和互動。

  從更宏觀的兩岸整體關係發展來看,陳德銘此行也有很多值得雙方探討及省思之處。首先,陳德銘這次訪台,雖仍有臺聯黨、反服貿團體等部分人士“如影隨形”的抗議,但過程平和,未出現如過去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時的激進抗爭現象,且民眾普遍友善並以禮相待,這是臺灣社會日趨成熟的現象,也印證兩岸交流互動日益深化已大為增進兩岸人民彼此了解。

  不過,受到部分綠營人士及反服貿團體事前放話的影響,陳德銘明言此行不是為服貿協議而來,而且對相關問題能避則避。一個如此重要政策課題反失去兩岸面對面溝通的機會,這絕不是成熟民主社會的正常現象。事實上,這正説明兩岸彼此了解和溝通的重要性,也是未來雙方應更加努力的方向。我們期待這場震撼教育為兩岸關係的深化帶來新動能。

  其次,陳德銘此次參訪台灣企業及會晤工商企業界人士仍是以大企業為主,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和陳德銘會面時,特別提醒海協會應重視臺灣中小企業心聲,才能化解許多誤會,這也點出目前兩岸合作及兩會交流的盲點,未來應有很大改進空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