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從李安的三段話看臺灣媒體與政治格局

2013年11月28日 08: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導演李安回臺參加金馬獎,為典禮增色不少,臺灣《中央日報》28日發表社評文章説,李安在臺灣有三段談話,更值得我們反省。

  李安首先説,臺灣人好,就是媒體和政治不好。李安對媒體和政治的評論,立即引來聽眾一陣認同的掌聲,顯然這不只是李安個人的觀感,而是相當多數人的共識。李安沒有具體説臺灣的媒體和政治為什麼不好,這是李安在率直中仍然為臺灣的媒體與政治留一點顏面。其實,臺灣媒體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度與政治綁在一起,而政治又呈現高度的理盲濫情現象。

  李安沒有説出來的是,政治不代表正常的臺灣、美麗的臺灣,甚至於可以説是扭曲的臺灣,而媒體過度與政治綁在一起,它所呈現給民眾乃至於國際的,也是扭曲的臺灣。對臺灣來説,真實而美麗的臺灣被媒體隱藏了,扭曲而醜陋的臺灣反而被渲染誇大了,真是何其不幸。

  李安的第二段談話是針對臺灣電影,他説臺灣的電影氣虛、格局小。李安是電影人,而且是大師級,他的評語就比較直接了。在我們看來,臺灣電影氣虛、格局小,多多少少是因為媒體與政治也是氣虛與格局小。李安的氣虛,用大陸流行話來説,就是底氣不足,也可以説是缺少人文縱深。至於格局小,簡單地説,就是臺灣幾乎是井底觀蛙,只看自己,不知世界。

  在我們看來,格局小正是問題的根源。臺灣的電影往往只具本土市場,甚至在華人市場都有困難,原因就在於格局小,只看自己,不看世界。因為格局小,就不必太用腦筋,就像李安所説,思想怠惰,自然氣虛。這個特質也展現在政治與媒體上。我們看這半年來的新聞報導,似乎只有三大新聞,服貿、食安、和馬王爭,其中服貿更是從頭連貫到尾。其實,服貿就是一個簡單的道理,明明對臺灣有利的協議,明明是臺灣在世界經濟大勢中必須選擇的路,但因為意識型態的關係,變成了學者、政黨、政治人物、官員夾雜一起的混戰。這場混戰,在明眼人看來,荒謬無比,可又真實無比,怎不令人悲嘆!

  李安的第三段談話提到自己是哪的導演,有人説他是有紐約風格的導演,但李安最後肯定的是臺灣導演,而且引以為傲。可以説,李安在追尋中已經找到了自己,李安的談話,相信可以讓很多臺灣人感動。然而,他所謂的臺灣,不是媒體與政治扭曲的臺灣,而是小市民的臺灣,是孕育他成長的鄉土臺灣。這樣的臺灣,才是吸引港澳民眾願意移居臺灣的原因。我們期待所有的人,共同愛護這個真實又美麗的臺灣,同時也要抵制那些扭曲臺灣的媒體與政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