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經濟如何能走出“保二”困境?

2013年11月15日 10: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行政主管部門主計總處即將公佈最新臺灣經濟成長預測,主計長石素梅日前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坦言,今年島內生産總值(GDP)要保二“很拚啦!”臺灣《中華日報》15日發表社論指出:檢視臺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大多呈現疲軟狀態,但全球經濟復蘇契機已經出現,臺灣應善加掌握機會走出經濟泥淖。

  全文摘編如下:

  貿易是促進臺灣經濟成長相當重要的發動機。根據臺灣主計總處統計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全年GDP成長率為百分之一點三二,島外凈需求的貢獻度達到一點二五個百分點,島內凈需求只貢獻了零點零七個百分點。今年第三季概估的GDP年成長率為百分之一點五八,主要原因在於島外凈需求僅能提供零點六五個百分點的貢獻度。

  從以上數據不難發現,出口興衰榮枯左右臺灣經濟表現。以今年九月出口表現來看,較去年九月減少百分之七點零一,十月較去年同期年減百分之一點五。臺灣當局“財政部長”張盛和透露,十一月第一週出口是負成長。換言之,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大約只有百分之一點五八,第四季恐怕也不能樂觀期待。

  在亞洲四小龍中,臺灣與韓國的産業結構相當近似,經常被拿來相互比較。就在臺灣出口陷入困境之際,韓國十月份扭轉了九月份下滑百分之一點五的頹勢,以出口金額五百零五點一億美元,寫下成長百分之七點三的佳績。出口約佔韓國GDP的一半,貿易數據回升有助於韓國達成GDP年成長百分之二點七的目標。

  再探析韓國外銷恢復暢旺原因,主要在於十月份對歐盟出口成長率大幅成長百分之十六。反觀臺灣,根據臺灣“經濟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至八月臺灣前十大貿易夥伴中,大陸高居第一,佔臺灣貿易比重達到百分之二十一點五五;日本居次,美國排名第三,所佔貿易比重分別是百分之十點九四、十點一一。

  臺灣前十大貿易夥伴中,歐洲僅有德國排名第九,佔臺灣貿易比重為百分之二點三七。再擴大到前二十大貿易夥伴,歐洲國家還有荷蘭、英國躋身其中,但荷英二國合計佔臺灣貿易比重僅二點四六個百分點,少得可憐。以去年為例,臺灣對歐盟貿易金額減少百分之五點二,韓國卻成長了百分之十點二。種種跡象顯示,南韓已經受惠于歐盟經濟復蘇,而臺灣對歐盟貿易卻在倒退,受惠程度不如韓國。

  至於島內需求部分,無論是民間消費、公共消費都呈現停滯不前,甚或出現衰退窘境,且公共消費已連兩季出現負成長。在投資方面,去年至今除了去年第四季、今年第一季成長百分之七點九五、八點四一較為亮眼外,去年前三季、今年第二季甚至都是負成長。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構成島內需求的民間消費、臺當局消費、資本形成都低迷不振,如何推動經濟成長?

  毫無疑問的,全球經濟疲軟是造成這一波臺灣景氣低迷的重要因素,但也並非深不見底。根據德國經濟資訊研究所(IFO)調查,今年第四季全球經濟氣候指數創下二○一一年第三季以來新高,未來半年內整體經濟看好。要讓臺灣經濟走出低潮,掌握全球復蘇契機絕對是重中之重,如何在國際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搶到大餅,仍須政商共同努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