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新經濟協定簽署 勿忘冬眠中的服貿

2013年11月08日 09: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8日發表社論説,歷經3年多的艱苦談判,臺灣與新加坡的經濟夥伴協定(ASTEP)7日終於簽署,短期而言,雖然不太可能讓今年經濟成長率立即産生保二效果,但長遠來看,對經濟發展一定會有正面的效益,這對臺灣目前的悶經濟,無疑是重要的強心劑。據臺當局經濟部門估算,簽署生效並執行15年期滿後,將使臺灣GDP增加7.01億美元,總産值則可成長新台幣約421億元,增加6154個就業機會。但社論認為認為,ASTEP將會創造更大的效果。

  根據統計,2012年臺灣與新加坡的雙邊貿易額達282億美元,是臺島第五大貿易夥伴。新加坡也是臺灣第四大出口市場,佔臺灣出口總額超過6%,也是臺灣第八大進口來源,雙邊貿易關係緊密。

  社論説,ASTEP是高品質與高標準的協議,涵蓋內容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爭端解決、電子商務、臺當局採購、關務程式等議題。新加坡對臺灣商品貿易是100%自由化,包括新加坡加入WTO時未開放的6項酒類産品,將對臺灣降為零關稅,換句話説,新加坡對臺灣比對WTO的承諾更優惠。臺灣方擬對新加坡貨品83%立即降為零關稅,最後要達到99.48%項目零關稅。因為新加坡本就超過9成貨品零關稅,因此整體而言臺灣方降稅較多。

  這些數字攤出來看,事實勝於雄辯,足以顯示臺灣追求自由經濟的決心。對未來臺灣的經貿談判,及推動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有相當正面的幫助。

  社論説,新加坡輸往臺灣貨品超過8成將降為零關稅,對傳統産業的衝擊相當劇烈,但島內朝野政黨並沒有傳出懼怕或負面的聲音,對ASTEP完全肯定,顯示臺灣對於經濟自由化的認知並沒有走回頭路。這也證明兩岸服貿協議的觸礁,完全是民進黨堅持“臺獨”立場,而非保護主義作祟,民進黨應該説明清楚自己的經濟戰略立場為何,反服貿究竟是反中或反自由化?

  另一方面,ASTEP配套的規畫相當完整,例如對於衝擊敏感行業,降稅分成5、10、15年三階段完成,給予業者足夠的時間來因應。而擔心東南亞他國搭便車享受 ASTEP優惠,臺灣方要求必須提供原産地證明,臺當局也會有嚴格的查證機制,與新加坡政府也會加強合作審查,來遏阻過水或假報産地的違法行為。因此相信只要臺當局能夠有全盤的規畫,充分的溝通,自由化的推動是可行的。

  社論説,臺灣“立法院”未來審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及後續要簽訂的貨品貿易協議,應該記取經驗。目前島內民眾所擔心的服貿問題,基本上大都是溝通不良造成的情緒性反彈,及“洗頭兼洗腦”等政治鬥爭訴求的後遺症。未來臺當局“行政院”一定要加強溝通,各主管部門負責人應站出來説清楚、講明白,把有關安全的疑慮去除,政治的恐共化解,讓經濟的效益能凸顯出來,以説服百姓。

  最後,有關ASTEP的投資促進、保障、自由化,服務業及電子商務的互相開放,不但對雙方都有好處,對於臺灣服務業附加價值的創造尤其重要。協議中雙方同意提供對方服務提供者“國民”待遇;且不得採取數量、交易、資産總值、經營形式等要求,或規定設立營業據點等影響服務提供者市場進入機會之限制措施。

  眾所週知,新加坡在金融、管理、教育、博弈等諸多服務業已經是國際佼佼者。金融開放及財富管理業務,更是新加坡平均國民所得達到年均5萬美元的重要推手。

  社論説,新加坡政府提供服務業良好的經營環境,採負面表列方式監理,管理規則明確,法制嚴明。由於語言及文化的相通,臺灣教育及財富管理業大可以佈局新加坡,共用新加坡打造的東南亞甚至國際市場。而新加坡對臺灣製造業及服務業的直接投資(FDI),將帶來國際資金活水及進步管理,可以提升臺灣薪水及創造就業機會,讓臺灣悶經濟有解套機會。臺當局採購的開放及交流,也可讓臺灣當局學習新加坡的效率管理,尋求治理的突破。以上種種都是該文章認為目前臺灣經濟主管部門低估ASTEP效益的原因。

  社論最後説,臺灣與新加坡ASTEP協議,雖然從民進黨時代就説要簽,但看來近3年的談判,還是經歷很不簡單的過程才能達成協定。這裡我們該給談判小組一個熱烈的掌聲。在臺當局與民間共同迎接ASTEP帶來自由經濟新時代的同時,不要忘了還躺在“立法院”的服貿協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