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假油風波衝擊臺灣“美食王國”的好名稱

2013年11月04日 09: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假油風暴不斷擴大,從大統到頂新到味全,食用油的供應鏈愈來愈朝向知名大品牌發展,消費者的心也愈來愈不安。有業者表示,油品太便宜的不要買,因為那一定有問題,起碼要買40元(新台幣,下同)以上的油才會有保障。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看到高檔的橄欖油、葡萄籽油等,一樣有摻假、以偽劣品充當高級品的情況。臺灣《中央日報》4日發表社論專欄文章説,食品安全已成為影響社會人心與健康的重大議題,主管機關實應以更積極的態度因應。

  自從大統“假油”事件爆發以來,不但大統已有134項油品全部下架,違規産品目前回收、封存量已高達15萬公噸,甚至牽連愈來愈多,如火勢燎原,簡直是一發不可收拾。例如,屏東頂新油廠被查出買大統油,頂新本來還辯稱買來的大統油是要做手工香皂用的,在衛生主管機關的強力介入調查下,頂新坦承旗下總共有21款食用油品摻雜了大統的油;接著,頂新再供稱,這些是幫味全公司代工的調合油;換言之,現在連臺灣老字號的味全食用油也摻了假油。

  文章説,這些油品公司既是生産製造商,同時也是知名品牌,彼此間互為代工、技術相通,看似一家一家獨立的公司,但實際上關係密切,一家出問題,自然會如同滾雪球一般,不斷擴大;而衛生主管單位也只能“亡羊補牢”,一方面要求有問題的油品、甚至是該品牌的油品全面下架,另一方面加強稽查;臺灣衛生福利主管部門清查島內全臺166家臺灣油品工廠後,結果發現有3款進口油、34款臺灣産油宣稱是100%或純油品,但比例不符,其中包括泰山“健康好理由100%純葡萄籽油”、頂新“寶素齋100%純葡萄籽油”、三多市“純橄欖油(1000毫升裝)”等3款原裝進口食用油,都已列入可疑名單;這些都是深得消費者信賴的知名油品,且價格並不便宜,發生造假情事,真是讓人氣憤不已。  

  臺灣油品風暴不斷擴大,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表示,福建、浙江等地曾進口臺灣“問題食用油”40余噸,當地的檢驗機構已要求企業主動召回相關産品,並已暫停“問題企業”的産品輸入大陸。此外,與臺灣關係密切的新加坡也對這次的食用油問題高度關注,儘管這次有問題的臺灣油進口到新加坡的數量並不多,而且也不是所謂的“毒油”,而是標示不符的問題,但由於六月間毒澱粉問題所引起的風波和疑慮尚未平息,這次一些媒體已經直接稱這些臺灣油是“黑心油”。

  臺灣美食向來聲名遠播,然而,如果食品出現安全的問題,再好吃也沒有用,現代人注重健康,誰會為了好吃“鋌而走險”、吃有問題的食物呢?

  文章還説,食品問題層出不窮,業務龐雜的臺灣主管部門“衛生福利部”顯然已力不從心,最多只能被動做“救火員”,哪出問題就趕快去那裏滅火;再者,依目前臺灣“衛生福利部”的組織架構,食品與藥品歸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與藥物屬性完全不同,放在同一個署裏頭管理,且為臺灣“衛生福利部”的三級單位,根本難以應付現實所需,臺灣“衛生福利部”實應考慮像臺灣“交通部”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道安委員會)一般,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食安委員會)專責督導,俾便對食品安全主動發掘問題,發揮事先預防的功效,讓民眾吃的安心,也不辱沒臺灣“美食王國”的美名。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