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莫因服貿協議拖垮自己的未來

2013年11月01日 11: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英九日前則是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可能還要4個月才能排上“立法院”議程感到憂心忡忡,認為這對臺灣來講是不可承受之慢。

  香港中評社1日署名為林淑玲的社評指出,馬英九的憂心我們充分了解,兩岸服貿在臺灣朝野吵鬧多時,迄今未見曙光,這也是臺灣企業界與學者都很擔心的地方。臺灣“立法院”10月29日二讀通過臺灣與紐西蘭經濟合作協定(ANZTEC),藍綠高度肯定。臺灣經濟老兵、前海基會董事長、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江丙坤日前亦感嘆,兩黨惡鬥未改善,中韓FTA可能趕在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前完成簽署,將衝擊臺灣出口競爭力,使臺灣被邊緣化。

  民進黨到目前為止,杯葛兩岸服貿協議的態度沒有改變,2014“七合一”選舉黨內初選已開打,深綠待價而沽,選將愈接近選舉愈失去理性,為爭取支援不擇手段。“立法院”逐條審查服貿將是未來的重大變數,以時程來看,待明年初服貿協議排進“立法院”議程時,臺灣已進入選舉熱季,要“立法院”在上半年平順地讓服貿協議過關是件大工程。只要綠委卡住其中一條,要不要重談?重簽?都會引起軒然大波。

  在全球化世界,時間是不等人的。中評社日前專訪台灣“交通部長”葉匡時談到兩岸直航票價太高,民眾向馬英九反映都沒有用。葉匡時三二句就點出了問題核心,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機場太忙,臺灣太晚與大陸直航,時間帶都被卡走了,這不是臺灣官方、航空公司去努力爭取就能大幅增班、降價的事。

  管理學者出身的葉匡時清楚點出卡位的概念。我們從兩岸經貿交流發展軌跡來看,可以發現早到大陸卡位的臺商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臺商一定是搶先卡位的。以在大陸發展得很好的康師傅、旺旺等企業,當年在臺灣並不算大廠,但經過幾年拚搏,鮭魚返臺成了臺灣首富。這幾天臺灣媒體還熱烈報道發跡于河南的丹尼斯百貨集團老闆王任生,5分鐘花新台幣10億元買3戶帝寶豪宅的傳奇故事。反之,臺灣若干堅持本土化,拒絕西進的企業,就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組。

  錯失卡位機會的慘痛教訓,遍佈臺灣各行各業。大陸在快速成長,當大陸有需求時,臺灣如果沒有立即補上去,空隙就會被其他企業卡走,IT産業就有很多這類現象。

  中評社前幾天在臺北深度訪問抵臺訪問的山東省濟南市長楊魯豫。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擁有工學博士學位的他,率直地對中評社説,山東強項在重工業,人口多,服務業水準還要提升,他們希望臺灣的健康、照護産業能到山東投資。

  楊魯豫説的,其實就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主菜之一,諸如養老院、醫療機構等。我們試想,大陸人口多,慢慢開始出現高齡化社會問題,養老院等商機出來,邀請臺灣業者進去;臺灣若因政治等問題錯過機會,這商機可能就落到韓國或其他國家和地區手上。等若干年臺灣再想要進去時,位置早就被卡走了,機會怎會等人?

  臺灣人口、市場規模,商業競爭遠不如大陸激烈。若以龜兔賽跑來做比喻,臺灣都已經不是跑很快的兔子,還要走走停停,打打鬧鬧,競爭力流失實在怪不了別人。

  民進黨一直強調,馬當局應盡力爭取與美國、日本、歐盟等國簽FTA,並努力爭取進入TPP協商,別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我們必需説,民進黨這是完全不切實際的高調,如果臺灣與美日歐簽FTA有這麼容易就不會拖到現在,事情也不是如其口説的單純。綠營曾經執政,他們的菁英會懂。

  臺灣現在最怕機會走了,要追回來就不容易了,時不我予是最悲涼的事。兩岸服貿是創造互補互利的好機會,民進黨必須想清楚,如果認為還有執政的可能,現在就別做會拖垮自己未來的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