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只要目標一致 必可克服重重險阻

2013年10月28日 08: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28日發表社評説,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廣西南寧市舉行,這個一般稱為“國共論壇”的兩岸交流重要會議,已經邁進第9年了,論壇的議題也表徵著兩岸關係的發展進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和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兩人在會前的會晤以及開幕式的致詞都揭示了共同目標,兩岸是在“一個中國”架構下進行交流合作。儘管兩岸關係困難仍多,但是只要目標一致,必然可以克服重重險阻。

  社評摘錄如下:

  在會前會晤時,俞正聲表示,希望國共兩黨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在“一中框架”下,對兩岸的政治、經濟、文化推進跟其他各個方面的交流,創造更好的條件,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吳伯雄則表示,兩岸各自的法律與體制都將兩岸關係定位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下,他並舉兩岸人民的往來不使用護照為例,説明“我們不是國與國關係”。

  兩岸關係表述重心從“一中各表”移向“一中架構”,其本質雖未改變,卻代表了兩岸關係互信的增加,也顯示兩岸進入深水區後的彼此包容。在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期間,民進黨全力反對“九二共識”,選舉結果不但説明瞭臺灣民眾支援兩岸和平發展,也授權臺灣當局持續將兩黨共識透過兩會協商簽署協議及臺灣“立法”與“行政”程式,逐漸落實成為“政府法典”與政策,民進黨就算反對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未來縱然重新執政也必須接受,這就是制度上的“兩岸關係不可逆”。

  這次論壇主題是“擴大交流合作,共同振興中華”,顯見兩岸的經貿交流已經緊密到彼此互相影響的地步。俞正聲在開幕致詞時,就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提4點意見,其主要目的無不是為了民族振興而努力,符合了習近平所標舉的中國夢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是不容否認,兩岸之間的差異仍所在多有,臺灣內部更是意見分歧。

  吳伯雄説,他期許兩岸關係今後在存異求同的情況下,儘量增加“同”的部分,也增加化解“異”的可能性。兩岸之間的異同有很多,同文同種同源是同,制度、觀念、政府與人民的關係、生活習慣差異卻很大。以兩岸目前交流的進程為例,“一中架構”是同的部分,“心理距離”是異的部分;“一中架構”國共之間已有共識,但紅藍和綠之間還有差異;至於“心理距離”的問題就更複雜了,還因人而異。不過最大的問題來自於臺灣民眾有怕“被吃掉”的恐懼。所以,形式上的統一是沒有意義的,最好的統一形式就是心靈上的契合。如同男女關係一樣,強迫的婚姻不會幸福,只有心靈的契合才能結成美滿的婚姻。

  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延續著兩岸關係的進程,為兩岸的未來再一次提出具體的建議,我們期許國共兩黨共同為兩岸尋找和平路徑的同時,也能夠放下黨派的成見,國民黨可以恢復“國統綱領”繼續朝著和平統一的目標努力,共産黨更應該具有兄長的胸懷。兩岸逐步邁向政治協商的道路是樂觀可期的。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