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兩岸新格局 亟需為政治分歧融冰

時間:2013-10-17 09:26   來源:台灣網

  近一段時間,兩岸如何打破政治僵局,成為雙方從高層到民間共同熱議的話題。6日登場的“習蕭會”,鞏固政治互信成為重要看點;11日登場的兩岸和平論壇,紅、藍、綠三方學者擔當“主角”,之前兩岸都謹慎以對的政治議題成為研討對象。習近平總書記在“習蕭會”中為兩岸關係發展定下基調,指明“兩岸雙方應該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倡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加強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由此,筆者認為,兩岸要想讓政治僵局融冰,就必須堅持走對的路、保證雙方溝通無障礙、時刻記得兩岸是一家人,才能順利淌過當前的“深水區”,才能打造兩岸新格局,永遠造福兩岸中國人。

  一、堅持走對的路

  堅持走對的路,就是堅持走一條有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把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當成前進目標的路。過去5年多來,海峽兩岸緊密團結,走出了一條惠及中華兒女的光明大道,經濟合作長足發展並且不斷拓展、深化,帶來了19項合作協議、海空運直航、赴臺遊、司法互助……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金融危機影響仍未根本消退的環境下,兩岸經濟都面臨諸多挑戰和考驗,同時,政治僵局的無解,也對兩岸經濟合作帶來了種種不便,例如在共同打擊犯罪和司法互助事項、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等問題的協商方面,都遇到了政治難題未解決情況下帶來的困擾。這些事情也都在時時提醒兩岸:當前“經熱政冷”、“只經不政”的交流狀態已經無法再持續下去了。

  相對論告訴我們,“易”和“難”、“經”與“政”根本無法截然分割;更何況,政治問題在兩岸關係中不僅無法回避,甚至一直以來都起著關鍵性的引領作用。所以,只有開啟政治對話進程,才能為兩岸增加互信、為兩岸同胞謀福利進一步奠定厚實基礎,這一觀點已逐漸成為了兩岸從高層到民間的共識,也正是兩岸必須要走的正確道路。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9月底時即曾表示:兩岸在化異求同的過程中要用大智慧,不能選擇力量互相抵銷的道路,而是要選擇共創互利雙贏的道路。

  10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時指出:“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夯實共同政治基礎,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4天后召開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上,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又指出:解決政治分歧不能拔苗助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總要有個過程,但雙方不談起來,問題不但無法解決,而且三尺之冰有可能會結得更厚、凍得更硬。因此,兩岸政治分歧要融冰,一方面必須始終堅持2008年以來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另一方面也要開始著手改變兩岸對政治議題長期靜止凝固的狀態。但兩岸政治難題的産生畢竟有著複雜的歷史過程,不是一件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必須遵循“積極探討、循序漸進、務實解決”的規律才能水到渠成。因此,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2013年初新上任時即提出,解決政治難題,先從兩岸民間開始對話是一條可行途徑;於是,他的“適時舉辦兩岸和平論壇”的倡議在2013年的金秋十月變成了現實。

  “習蕭會”和兩岸和平論壇,不啻為從兩岸高層到民間對如何破解政治難題進行的有益嘗試,不僅向世人展現了兩岸關係不可逆轉的和平發展趨勢,也再次證明了鞏固兩岸共同政治基礎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兩岸和平的成功與否,關係到臺海局勢;而政治分歧能否破冰,則關係到兩岸能否長久地和平發展下去。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