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視角下的抗戰劇多了許多現實註腳

2013年08月22日 07: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21日發表文章説,在大陸抗戰題材電視劇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國民黨人抗戰的身影,也出現了操著濃重當地方言的港臺明星,這恰恰成為兩岸交流至今在碰撞與交合之紛繁態勢中的現實註腳。 

  文章摘錄如下:

  近年來,以抗戰為題材的連續劇在大陸熱播,其中的“雷人”情節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劇中的抗日軍民有的“徒手撕鬼子”,有的“手雷炸戰機”,還有的以點穴神功獨擋一眾日本兵,令不少大陸觀眾直呼已被雷到“裏焦外嫩”。

  事實上,雖然抗戰劇的“奇幻”程度有愈演愈烈之勢,但在更長的時間軸線上,誇張情節背後的某種製作觀念並未發生明顯改變:總之,不管是早年的還是最新的抗戰劇,日本兵往往不堪一擊。這樣的劇情塑造,無疑是對歷史的輕視。

  在兩岸關係史上,《血戰臺兒莊》留下了貢獻特殊的一筆。20多年後的今日,再來看近5年的影視作品,《我的團長我的團》、《喋血孤城》、《滇西1944》、《中國遠征軍》等都表現了當時國民黨軍隊的抗戰歷史。《中國遠征軍》中,一些國民黨將領幾乎是首次以正面形象在大陸電視上出現。此類影視呈現的背後,無疑是抗戰史觀的變化。

  當然,如今大陸抗戰劇著墨更多的題材,與共産黨人的英勇故事相應存在的,是抗戰歷史敘事裏的國民黨的身影。

  去年熱播的大陸抗戰劇《向著炮火前進》中,吳奇隆出演抗日英雄,引出一幅現代傳媒産業製造的奇景:抗日英雄髮型帥氣,配雷朋眼鏡,開哈雷摩托。這一切偏離歷史甚遠。此外,抗日英雄説話時難掩一口臺灣方言,難免怪異,但大陸觀眾對此較真的似乎卻不多。

  誠然,帶“臺腔”的男主角並非歷史的真實,而一部以臺灣明星為賣點的大陸電視劇、漸多的對“臺腔”見多不怪的大陸觀眾,卻無疑是今日兩岸碰撞與交合之紛繁態勢中的現實註腳。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