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大陸網民規模達5.91億。另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2年大陸電商市場整體交易額達8.1萬億元,且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據“臺灣網路資訊中心”數據顯示,臺灣地區人口2300萬,其中網民約1654萬,但只有700萬人進行網購。另據臺灣經濟主管部門的數據,2012年臺灣電商年産值近6600億元新台幣,比去年增長17%。
1654萬之於5.91億,6600億元新台幣之於8.1萬億元人民幣,兩相對比,實在是懸殊巨大。
臺灣地區人口基數小,電商市場體量小,因而電商企業上升空間小。近年來,許多臺灣電商業者紛紛“登陸”,想用“臺灣製造”品牌在大陸掘金——他們看中的正是大陸龐大的網購市場。
本文對臺灣電商業者進軍大陸市場中“電商和實體的關係”“物流、資金流的障礙”“跨岸電商平臺代表淘寶臺灣館”等進行淺析。
線上電商線下實體
2012年有一個著名的“豪賭”事件,在去年年底央視年度經濟人物的頒獎晚會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打了一個昂貴的賭,馬雲預言:10年以後,電商會佔到中國零售總額的50%,王健林則説:如果這樣的事發生,他就輸給馬雲一個億。
對此,“中國傢具連鎖業龍頭”——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在接受《南方人物週刊》採訪時表示:“他們的豪賭混淆了基本概念,沒有區分中高端市場和低端市場。電子商務在低端消費領域當中會更有優勢,中高端的是線下實體商場更有優勢。實體商場的優勢,首先是情景式的行銷,此外還有休閒體驗功能,以及天然的5公里半徑客流和廣告效應。電子商務也有它的優勢,只要能連上網路,在辦公室、在家裏都可以買到東西。但是它有一個缺點:對於産品品質沒有情景體驗。”
如今的媒體和商界對於電商的意義和在未來的地位有一種誇大的認識,車建新認為,電子商務只是一種對商務進行補充和完善的工具,它和實體商業是一種互補共榮的關係,線上線下一體化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眾所週知,做電商的基本上都是小企業,而中高端品牌大多采取線下實體商場經營,在這一點上,臺灣和大陸基本相同。
據億邦動力網2013年3月28日《揭秘臺灣電商:C2C割據下的小品牌激戰》一文介紹,臺灣電商業者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做電商的大多是小品牌。2. 高端的設計師品牌未在網際網路銷售。3.臺灣傳統百貨公司都未觸網。臺灣比較強的幾個百貨公司SOGO、遠東百貨、新光三越都未觸網。臺灣傳統百貨公司對電商一直持保守態度,擔心進入電商後,對其實體通路衝擊太大。
在臺灣,企業線下轉線上的較少,對此,淘寶臺灣館創辦人、網勁科技董事長遊士逸2012年3月10日在接受天下網商採訪時説:“臺灣比較少看到百麗、李寧這種認真做電子商務的傳統企業,比較多是把網店作為服務的頻道,營業額不會關注太多。兩岸在賣家構成上有很大不同,臺灣的賣家大多也是之前做企業的。”
根據目前大陸的市場環境,臺灣有兩類企業適合“登陸”發展電商:在臺灣已有做電商經驗的中小企業、已經線上下市場擁有品牌價值的企業。
以上兩類企業,在大陸可以直接從線上做起,也可以選擇在大陸已有的跨岸電商平臺做網店。
品牌商進入大陸電商市場,還可考慮線上電商線下實體一體化的經營模式。
在電商領域,經常聽到有人説:開網店的成本要低於線下實體店的成本。對此,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表示,電商並不便宜,表面上看節省了固定資産成本,但虛擬渠道獲取流量的成本很高,包括流量成本、打造品牌的成本以及平臺成本。他以京東商城和紅星美凱龍為例説明:京東商城的註冊資本是23億美元,紅星美凱龍是30億美元,由此可見,電商的成本其實是很高的,電商獲取網路流量的成本和實體商場的租金成本其實差不多。
總而言之,臺灣地區的企業要想涉水大陸電商市場,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跨岸電商平臺,其次還要更好地發揮曾經做實體的經驗和優勢。
在臺灣,還有兩個領域值得特別重視,一個是臺灣的文創産業,另一個是臺灣演藝明星的自創品牌。
近幾年,臺灣文化創意産業蓬勃發展,很多年輕人從事文創工作。採取年輕人熟悉的電商模式,將具有獨特性的産品打入大陸市場,也是可以考慮的一個方向。
另據DoNews 2012年5月10日《臺灣電商的特色》一文介紹,臺灣地區很多演藝明星都有自創品牌,電商平臺是最適合明星的品牌,因為明星效應可以帶來巨大的流量,這對於初創期的電商助益最大。目前已有一些臺灣影視明星的品牌進駐跨岸電商平臺:蔡康永作為“星星的店”首位明星設計師推出其“黑鳥系列”服裝,“美容教主”牛爾的牛爾網上商城。另外,在淘寶臺灣館,五月天有屬於自己的網店,還有阿信和不二良創造的潮牌服飾“Stay real”。除此之外,小豬羅志祥的設計産品也會通過淘寶臺灣館進行銷售。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