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港媒:日本居心叵測 臺灣切莫因小失大

2013年04月16日 10: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日最近首度簽署漁業協議。日本政府承諾,臺灣漁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作業,不受日本公務船干擾。臺當局沾沾自喜,稱之為臺日漁業談判的重大突破。香港《大公報》12日刊文表示,島內媒體稱臺當局是這次臺日漁業談判的“贏家”。而日本方面作了前所未有的讓步,與臺灣共用特定經濟海域,似乎是“吃虧”了。其實,日本是“吃小虧佔大便宜”,以讓出部分漁權換得臺當局對日本“實質擁有權”的默認。臺當局切不可因一時的蠅頭小利而迷失方向,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上,須時刻保持高度清醒,不管外界如何利誘和施壓,堅持民族大義、維護中華民族核心利益的底線不能丟。

  全文摘編如下:

  臺日最近首度簽署漁業協議。日本政府承諾,臺灣漁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作業,不受日本公務船干擾。臺當局沾沾自喜,稱之為臺日漁業談判的重大突破。馬英九昨天還在“臉譜”上對“日本朋友的誠意與善意表達誠摯的謝忱”。不可否認,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臺灣漁民的作業海域擴大了,漁獲也會隨之增加,島內媒體稱臺當局是這次臺日漁業談判的“贏家”。而日本方面作了前所未有的讓步,與臺灣共用特定經濟海域,似乎是“吃虧”了。其實,日本是“吃小虧佔大便宜”,以讓出部分漁權換得臺當局對日本“實質擁有權”的默認。

  1996年日本政府單方面擴展經濟海域,甚至囊括臺灣本島和馬祖等地,後來雖然改採中線原則,但臺灣東部漁船出海約1小時,還未進行作業就碰到日本自訂的所謂“中線”,常常遭到日艦驅趕,甚至扣船罰款。臺當局遂於當年起與日本方面展開長達16年的馬拉松式談判,但日本態度強硬,致使談判始終無法達成共識。不過,這“陳年分歧”竟然在最近短短幾個月得以化解。

  俗話説“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臺日之間黑字白紙的漁業協議規定了臺灣漁船蘋可在釣魚島12至24里海域範圍內作業,換言之,即不可進入釣魚島12海裏具有“主權”意義的海域。臺當局簽署協議,無異於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這將給臺灣方面造成兩難局面:若要遵守臺日漁業協議,臺灣漁船不可進入釣魚島12海裏海域,這與臺當局的保釣立場無疑是自相矛盾;但如果臺灣漁船進入釣魚島12海裏海域,則違反了臺日漁業協議。日本政府就是要用這一紙公文來牽制臺當局的保釣舉動,一方面令臺當局自失立場,另一方面削弱其保釣力度,企圖達到離間兩岸的目的。

  多年來臺灣漁船在釣魚島海域自家地方捕魚,竟要看日本政府臉色,如今也是日方“突然施恩”,臺灣漁船才得以擴大作業範圍。難道以後臺灣漁民也想繼續仰日本鼻息過日子?而要擺脫被日方任意宰割的唯一齣路,就是與大陸聯手保釣。只有主權在手,才可以得到完整的漁權。這次日本正因為感受到兩岸保釣的壓力,才不得不向臺灣“送大禮”。由此可印證,兩岸保釣擊中日方要害。

  臺當局切不可因一時的蠅頭小利而迷失方向,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上,須時刻保持高度清醒,不管外界如何利誘和施壓,堅持民族大義、維護中華民族核心利益的底線不能丟。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