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港媒:兩岸清算機制給臺灣經濟打通血脈

2012年09月03日 08: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臺灣《工商時報》指出,兩岸清算機制簽訂後,還可積極地發展臺灣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由於兩岸貿易規模龐大,相關的貿易背後將會衍生出龐大的資金需求,因此臺灣還可以成為臺商另一個重要的人民幣籌資管道。例如,臺商可以在臺灣發行人民幣債券,不但可以降低廠商的籌資成本,也將提供臺灣投資人額外的投資管道。再者,臺灣金融機構也可相應發展與人民幣相關的衍生性商品,以利企業進行匯兌或利率避險。此外,由於清算機制允許海外金融機構參與人民幣清算,更將提高臺灣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以香港的經驗為例,2011年包含點心債在內的相關金融商品發行金額達1,079億元人民幣,因此清算機制上路後的各種金融商品業務,亦有利臺灣金融業營運。 

  然而,臺灣透過清算機製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並非一步到位。在上路後,雖然臺灣金融機構可承作人民幣存放款業務,然而目前大陸尚有資本帳管制,資金匯入與匯出都有嚴格的規定。因企業難以將從臺灣取得的人民幣投入大陸,將降低其利用臺灣人民幣市場的意願,進而影響臺灣人民幣的流動性。因此,在清算機制上路後,兩岸貨幣主管機關還必須持續協商,放寬兩岸資金流動限制,以利相關業務的發展。另外,由於長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的信念深植人心,因此一旦開放DBU承作人民幣業務,極易發生民眾大量拋售新台幣轉進人民幣存款的風潮,甚至可能引發市場擾動。 

  香港中評社2號發表快評認為,兩岸清算機制的簽訂,可以形象地説,是給臺灣經濟打通了血脈。 

  快評分析,因為經濟全球化的變化發展,長期受到政治困擾的臺灣經濟處在邊緣化的困局,萎靡不振。馬英九上任之後,著力打通兩岸經濟貿易關係的脈絡,特別是ECFA的簽訂,使得兩岸經濟貿易經脈有了相通的可能。 

  臺灣的金融一定會因此獲得巨大的利益。須知,過去一年大陸擴大對香港的跨境人民幣使用,開放境外直接投資(FDI),並啟動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方式,允許境外資金投放于內地的股票及債券市場,直接令香港銀業務空間取得幾何級擴大,有香港銀行的人民幣業務佔比已達兩成,成利潤支柱。所以,對兩岸清算機制的效力,臺灣各界切勿低估。  

  快評表示,在兩岸經濟方面,最難的就是兩岸金融的合作。當前大陸的人民幣日益顯示威力,從長遠來看更加不得了。如果臺灣能夠突破障礙,與大陸簽訂清算機制,就有可能在今後經過努力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當然,問題還有很多,需要一步步來解決。

  兩岸清算機制的簽訂足以證明,兩岸關係具有血濃于水的特殊性。兩岸經濟金融關係,也是血濃于水的關係。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