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強打兩岸牌 看謝蘇上演“虛情假意”

2012年07月17日 09: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民進黨第十五屆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的前夕,謝長廷在接受專訪時聲稱他願意帶領民進黨與大陸對話。澳門《新華澳報》15日刊文分析,謝長廷在民進黨“全代會”舉行前夕進行轉發併發表言論,由於時機的巧合,就顯得極具針對性。倘蘇貞昌有意在“全代會”上審議通過有關調整黨的兩岸政策的提案,他必然會指令或暗示“蘇係黨代表”提案並徵求聯署。這當然使得謝長廷既失望,又焦急。因此,他的這個專訪,既有可能是含有提醒蘇貞昌和民進黨黨代表之意,也有可能是責備蘇貞昌“食言”。 

  全文摘編如下:

  在民進黨第十五屆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的前夕,曾任民進黨主席及“行政院長”,並曾代表民進黨參選過臺灣地區領導人、副領導人的謝長廷,接受香港網路媒體“陽光時務”的專訪,聲稱他願意帶領民進黨與大陸對話;若他失敗,那也只是他個人的失敗,如果未來民進黨願意嘗試走他這樣的路,他這樣做就有價值。“對我個人來説,我願代表民進黨建立一個與中國對話的平臺或管道。”現在他不是主席,也沒公職在身,他很願意為民進黨開創兩岸對話平臺,這條路或許不是康莊大道,民進黨也不一定要這樣走,但他就是要讓大家多一個選擇。他還表示,“我覺得民進黨不必否認歷史、文化的中國,甚至血統的中國,不用去挑動感情。”當年他擔任高雄市長時,就有意以“城市”名義登陸訪問,比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早了五年,結果被十幾個本土社團批評,最後就等著讓別人去,“當時如能早點去,兩岸關係就不會是民進黨的罩門了。”謝長廷説,他主張“憲法一中”,被認為是“大中國主義”,但民進黨應在兩岸關係與國民黨一致,才不會被分化,或被國共連手夾擊;從內政上比較兩黨執政優劣,才能有效凸顯馬當局無能。謝長廷舉例説,包括開放陸生、陸配赴臺,民進黨要有信心,只要制定配套措施,有效進行政策管制,就能放手開放。

  “陽光時務”對謝長廷的這個專訪,究竟是謝長廷團隊的主動安排,還是“陽光時務”找到門上,正為失去政治舞臺而苦惱,併為蘇貞昌黨中央遲遲未有按照原先約定向其授予籌組“大陸事務委員會”大權而著急的謝長廷,就正合其心意而欣然接受訪問?筆者作為局外人,難以得知。不過,由於時機的巧合,這個專訪在民進黨“全代會”舉行前夕進行併發表,就顯得極具針對性。

  實際上,由於蔡英文在敗選的檢討報告中,作出了民進黨必須調整兩岸政策的結論,也由於蘇貞昌在當選民進黨主席之後,曾表態將為民進黨實現再次“政黨輪替”的目標縮短“最後一哩路”而調整黨的兩岸政策,恢復“大陸事務部”並設置,還聲稱將由謝長廷來“打骰”,因而使得謝長廷懷有極大的憧憬,並進行了多項“熱身動作”,包括提議在黨內進行“大陸政策大辯論”。但意想不到的是,蘇貞昌在完成中央黨部的重組工作之後,卻沒有將調整兩岸政策納入黨中央的議事日程,也沒有恢復“大陸事務部”,甚至連“兩岸政策”一詞也不再提起。而于上週三舉行的民進黨第十四屆第六十六次中黨會,在審議民進黨“全代會”的議程、議案,及大會宣言“前進吧!臺灣”文件草案時,也是沒有任何一件與調整兩岸政策有關的議案。而儘是些甚麼“罷免國民黨立委”,成立“搶救陳水扁小組”的提案,甚至連恢復“大陸事務部”和設置“事務委員會”也不見蹤影。這並不能以“黨代表沒有聯署提案”來作解釋,因為有報道説,蘇貞昌對他上任後的首次“全代會”非常重視,對會議的每一個流程都很關心,進行全程緊盯。倘蘇貞昌有意在“全代會”上審議通過有關調整黨的兩岸政策的提案,他必然會指令或暗示“蘇係黨代表”提案並徵求聯署。這當然使得謝長廷既失望,又焦急。因此,他的這個專訪,既有可能是含有提醒蘇貞昌和民進黨黨代表之意,也有可能是責備蘇貞昌“食言”。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