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以退為進、以柔制剛

2012年07月17日 09: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近日舉行全代會,選出新一屆權力核心,各派系雨露均沾。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卻“銷聲匿跡”。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評論指出,如今避讓黨務,不過是以退為進、以柔制剛。不過,蔡英文的棋局部署雖然巧妙,蘇貞昌也不是省油的燈。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近日舉行全臺黨員代表大會,選出了新一屆權力核心,各主要派系雨露均沾,皆大歡喜。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在這次權力改組中“銷聲匿跡”,不僅自己未參與“中執會”選舉,也沒有推出“代言人”出戰,形同全面退出黨內決策中心。莫非蔡英文對政治“意興闌珊”,打算從此“退出江湖”?非也。猶記得她在5月對於是否再參加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説“持續讓自己成為選項”,上周又説“維持單身無需兩面(家庭和職業)作戰”,足顯其“心懷壯志”。如今避讓黨務,不過是以退為進、以柔制剛。正如其“勁敵”、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以前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蹲著是為了將來能跳得更高。

  民進黨新一屆決策核心“中常會”雖然沒有“蔡係”人馬,但並不等於蔡英文對民進黨的政策和運作失去了影響力。她早在卸任前就已做好了佈局。今年1月“立委”選舉期間,她利用黨魁掌握“欽定”不分區“立委”人選的特權,把“親蔡”人馬,如蕭美琴、鄭麗君、陳其邁、蔡煌瑯等人排入不分區“立委”的安全名單,如今這些人一一當選,未來4年可成為其在“立法院”的耳目。對於地方黨務,她也要分一杯羹。4月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改選,為了讓曾擔任其發言人的羅致政當選,她到處“拜碼頭”拉票,最後羅致政終於擊敗蘇貞昌的子弟兵張宏陸。新北市是臺灣最大的票倉,“蔡係”人馬掌握當地黨部資源,為蔡英文日後東山再起預先鋪設了一條“康莊大道”。

  蔡英文這幾個月忙得不亦樂乎,卻在民進黨權力核心改組這個關鍵時刻缺席,表面上看似乎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但其實另有一番政治算計。縱觀民進黨枱面上的精英人物,4年後最有可能參加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不外乎是蘇貞昌和蔡英文。但“一山不能藏二虎”,蔡英文遂選擇放軟身段,不與蘇貞昌硬碰,以保存實力。最重要的還是,蘇貞昌是現任黨主席,緊握黨務實權,蔡英文與之明爭,只會處於下風,還會讓外界在“蘇蔡心結”的問題上大作文章,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擾。蔡英文寧願當個旁觀者,一來不必聽命于蘇貞昌;二來無需為蘇貞昌的政策承擔責任;三來若蘇貞昌“四面楚歌”時,還可以頂著“救世主”的光環出來主持大局。

  蔡英文雖然失去民進黨中央這個政治舞臺,但已另辟蹊徑。小英基金會下月成立,將鎖定社會公益及公共政策議題;為加強社會對話功能,更打算廣邀跨黨派人士出席論壇。可見,蔡英文的活動空間與政見彈性比呆在民進黨更廣闊,畢竟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不是某個政黨的內部選舉,而須爭取廣大民意。

  不過,蔡英文的棋局部署雖然巧妙,蘇貞昌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正積極運作恢復黨員投票權,未來民進黨舉行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首須聽從黨內民意。去年蔡英文采用“全民調”廢除了黨員投票權利,終得以1%的差距擊敗了基層實力雄厚的蘇貞昌。如今蘇係“以其人之道還于其人之身”,蔡英文遠離黨務之後,未來是否能得到基層黨員青睞,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

  其實,要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必須制訂出具可行性的兩岸政策。蔡英文身經2012年一役,對此應感受深刻,因此,在與蘇貞昌爭高低的同時,她還應在兩岸政策方面下點工夫,否則只會重蹈覆轍。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