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專家:深化ECFA 臺灣將脫胎換骨

2012年06月28日 10: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蕭萬長日前演講時表示,日本企業最近找臺灣企業合作,是因為臺灣擁有“兩岸經濟框架合作協議(ECFA)”優勢,臺灣應發揮ECFA功能,這就是臺灣經濟“轉大人”的機會。為此,《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今日撰文指出,兩岸簽署ECFA另一項重要意義,意味兩岸關係處在和平狀態,有助於外商到臺灣投資,或以臺灣為中心佈局大陸市場,使臺灣有著“橋梁”功能,構成全球性的經貿鏈。臺灣的優勢是兩岸簽署ECFA,而ECFA是具有兩岸經貿特色的協議,可作為臺灣經貿與全球接軌的介面,自應深化ECFA的功能。

  全文摘編如下: 

  ECFA的最大功能,不但臺灣在大陸能得到利好,更借由這項協議,臺灣會有更多經貿夥伴,臺灣産品可公平地出現在全球市場。臺灣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指出:“ECFA早收清單只是前菜,雙邊經濟合作協議才是主菜。” 

  兩岸簽署ECFA另一項重要意義,意味兩岸關係處在和平狀態,有助於外商到臺灣投資,或以臺灣為中心佈局大陸市場,使臺灣有著“橋梁”功能,即外商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經過臺灣赴大陸投資,構成全球性的經貿鏈。臺灣政大經濟係教授林祖嘉認為:“ECFA讓臺灣走向世界,世界走進臺灣。” 

  臺灣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統計,2010年兩岸簽署ECFA後,一年間臺商回臺投資增長新台幣300億元,目前還在持續增長中。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調查,兩岸簽署ECFA,使臺灣競爭力跨進全球前十強(第七名),大幅躍進且超過韓國,這便是ECFA的具體貢獻。而臺灣在2010年未簽署ECFA之前的排名是第二十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經過近年雙邊及多邊自由貿易協議風潮的激蕩,不少競爭對手及貿易夥伴都簽訂了新的協議,正在新的跑道上展開闔作關係。相形之下,臺灣加入世貿組織後,相關的雙邊談判卻幾無進展;若不在近兩年加緊協商腳步,未來臺灣對外競爭將 “輸在起跑點上”已是可以預知之事。這些障礙,都亟待臺灣朝野群策群力,快馬加鞭,戮力克服。 

  如今必須認清的現實是:臺灣在“四小龍”年代的風光,在這最近經濟失落的二十年裏已因內耗而衰弱蒙塵,其中政治人物的誤導要負最大的責任。如今,若要把握關鍵的近兩年急起直追,執政黨必須拿出非常的魄力,抓準方向,排除萬難,奮勇向前。至於在野黨,則必須放下一黨之私,改變一味“杯葛”、“唱衰”的做法,共同為推動臺灣經濟重新展翅貢獻力量,向民眾證明自己建設臺灣的口號不是徒托空言。 

  總之,臺灣朝野和全體人民必須真誠面對自己,扭轉臺灣經濟實力倒退的事實。臺灣的優勢是兩岸簽署ECFA,大陸經濟正快速發展,而ECFA是具有兩岸經貿特色的協議,可作為臺灣經貿與全球接軌的介面,自應深化ECFA的功能。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