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以全新觀念因應大時代的兩岸新局

2012年06月27日 08: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25日表示,對兩岸開放要有觀念的頓悟,建立互信,拋棄爭議性政治問題,就經貿互動爭取更好的機會。為此,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指出,在兩岸協商議題逐漸進入“深水區”後,兩岸當局應有全新的觀念,以更寬廣的心胸,更誠懇的態度、更包容的耐心、與更高度的智慧,來面對彼此,讓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大局能持續下去,讓兩岸人民能共用和平紅利。我們非常同意高副董事長的談話,希望不僅是兩岸要有觀念的頓悟,連臺灣內部也要有全新的觀念,來因應大時代的兩岸新局。

  全文摘編如下: 

  自從2008年5月國民黨執政後,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穩定、互惠雙贏的關係。特別是海協會、海基會兩會在政府授權下,在當年6月恢復協商,在“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原則下,迄今雙方已經舉行過7次會談,簽署16項協議。這些協議降低往來兩岸的時間與成本,不但拉近兩岸人民的地理距離,也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然而,有關兩岸“易”的協商議題,迄今已經協商地差不多了,像兩岸海空直航、大陸游客赴臺等議題,兩岸很快就簽署了協議。

  在兩岸協商議題逐漸進入“深水區”後,兩岸當局應有全新的觀念,以更寬廣的心胸,更誠懇的態度、更包容的耐心、與更高度的智慧,來面對彼此,讓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大局能持續下去,讓兩岸人民能共用和平紅利。 

  要想拉近兩岸人民與企業的心理距離,惟有儘速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 

  在臺灣內部方面,朝野各界對兩岸議題有一致看法,才能避免內耗,團結一致,共同開創出最有利於臺灣未來的兩岸關係。然而,目前臺灣朝野對「九二共識」看法南轅北轍、對兩岸經貿往來的成效也有不同意見,極需進行內部溝通,凝聚共識。

  此外臺灣內部對自由貿易的看法也差距甚大,許多政治人物站保護弱勢産業的立場,反對自由貿易,然而,臺灣是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沒有自由、開放的經濟環境,臺灣很難在國際經濟社會中生存。為了保護少數弱勢,而犧牲多數強勢産業的保守觀念,恐怕只會戕害臺灣經濟發展。 

  所以,臺灣內部要有經濟自由化的決心,臺灣才能儘速與大陸完成ECFA的後續協商,並且與其他貿易夥伴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 

  在歐美債務危機造成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中,兩岸更應相互扶持,共同融入國際經濟社會,讓雙方經濟在國際場域發揮加乘力量,共抗全球經濟不景氣。 

  總而言之,兩岸與臺灣內部要有全新的觀念、來因應大時代的兩岸新局,也惟有與時俱進、符合人民需要的全新的觀念,才能引領兩岸不斷向前和平發展,開創永續繁榮的新時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