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檢討“三限六不” 推動陸生赴臺

2012年06月04日 09: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英九日前表示應檢討“三限六不”措施。為此,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日刊載點評指出,這是積極的態度,值得肯定。既然招收陸生赴臺是正確的政策,就應當把障礙降低,以達效果。 

  全文摘編如下:

  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學的政策,實施已一年,效果十分有限。最近,馬英九親自表示應檢討“三限六不”措施,實為主動積極的態度,值得肯定。 

  當局原訂過去一年,臺灣各大學可招收大陸學生2141人,結果只招到928人,連一半名額都不到。原本兩千余人的限制,是基於“三限”中的“限制赴臺陸生總量”,也就是各校招收陸生不得超過“當年新生的2%”,這比起香港採行的境外生佔20%,已經保守謹慎許多,但實際招收人數不到一半,必是政策限制過多所致。也就是問題並不在單純擴大招生名額。 

  “三限”中的“限制採認大陸學校”,是較大的障礙。目前臺灣方面多采認大陸“985工程”中的41校,此係大陸兩千多所大學中的頂尖學校,最能進這些學校的學生,願意赴臺者,除了優秀的大學外,就恐不願意進一般的私立大學了。 

  而偏偏是臺灣的私立大學不斷籲請當局放寬限制,以因應招生不足。可見確有必要對採認大陸學校鬆綁。實際上,大陸另有“211工程”所涵蓋的一百多所大學,這應該就是臺灣方面可以積極考量的招生對象,並且配合以適度擴大招收陸生的數量。 

  “六不”中的“不得在臺工作”、“不編列獎助學金”,也是值得檢討的議題。連在臺打工都被視同在臺工作,那麼不僅不能去餐廳洗碗,連在學校裏擔任研究助理,亦在禁止之列,確實相當嚴苛,對兩岸學術交流形成阻撓,這完全可以從學術角度來考量放寬。 

  而對陸生編列獎學金,是否會引起所謂搶佔教育資源,甚至引發政治爭議?是臺灣政治生態中不得回避的問題。當局支援各大學向企業界募款,應是可行方式,以對優秀陸生産生誘因,形成各方共贏。 

  至於現行限制裏,一時尚難全面放寬的部份,仍可在實踐中逐步尋求社會共識或多數支援。既然招收陸生赴臺是正確的政策,就應當把障礙降低,以達效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