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的教改何以走出“劫富濟貧”的社會情緒

2012年04月20日 08: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0日發表評論文章説,臺灣“十二年國教”箭在弦上,當局也信誓旦旦,可是平面媒體卻用頭版,讓一票高中生的問卷調查結果,看起來超重要。談話節目也把黃金時段開放給這票高中生,拱他們和學者、官員對談。我們好奇的,是這些權傾島內的大媒體,什麼事情不敢反對,卻要借這票高中生的意見與嘴巴,來借力使力?高中生除了“身在其中”的角色優勢外,他們有什麼高見,是社會上談教改,不可或缺的原素呢? 

  文章指出,這其中的玄機,或許是“廢除高中聯考”這檔事,受到近年此間社會“劫富濟貧”情緒的期待濃厚。逆勢操作,説要維護聯考,不是擔心違反“輿情”太遠,害苦廣大初中生;就是顧忌傷害“弱勢”,陷入為明星學校“護航”的不義中。於是主流媒體戰戰兢兢,大人們不好講,就叫孩子們自己出來講。如果玄機真是這般,那“十二年國教”要怎麼推動,就該再廣求民謨才好。 
 
  文章説,臺灣的教育當局,宣導“十二年國教”已經很久了,但何以一再拖延?困難在哪?卻沒人給個答案。反觀周邊別的國家和地區,高中聯考其實應算普遍,也沒聽説人家把聯考當成“弱勢”存在的原因之一。為什麼過去,臺灣曾經力讚考試製度公平,造就了貧困子弟苦讀出頭的傳奇;現在,考不好的孩子及其家長,卻拼命抱怨“有錢人”請得起家教,所以考試永遠贏他們呢? 

  取消了聯考,“有錢人”真的就沒輒了嗎?看看目前的初中教育,家長們挖空心思,要換學區、要讀私中,哪項作法不花錢?今天某些公立高中,仍能屹立不搖,靠的難道不是考試分發給予的特殊地位?將來“十二年國教”的結果,會不會是學區換得愈厲害、私立高中獨蒙其利?或是過不了幾年,當局者又要開始傷腦筋,怎樣去保障“弱勢”才念的公立高中升學率了?要了解,“弱勢”的存在,是整體社會條件所造成;聯考考不好,也是這些條件的結果,而不是條件之一!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