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如何走出漲價陰影 緊日子怎麼過

2012年04月19日 10:50: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臺灣電價油價雙漲,在島內引發囤貨潮。記者看到,為因應漲價,有市民開始囤積衛生紙、洗漱用品之類可以長期保存的日用品。還有居民對記者表示,粗算下來,各種生活物品都要上漲10%到20%。有島內媒體分析稱,島內民眾囤貨與過去消費經驗有關。以2008年7月油電雙漲為例,當月色拉油大漲六成相當驚人。

  島內媒體形容,漲價壓力讓庶民和商家“哀聲一片”,臺灣人的緊日子來了。

  島內最大話題

  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4月2日島內油價上調10%以上。調價前夕,加油站前排起長長的車龍。回想起當時情景,在臺北做公關的邱小姐直喊“誇張”。她每天騎機車上下班,車子加油費上漲壓力不小。

  更加衝擊民眾心理的是電價跟著上漲。4月12日臺“經濟部”宣佈,5月15日起全面調漲電價。居民用電漲16.9%,商業用電漲30%,工業用電平均上揚35%。

  油電價格齊漲帶動物價全面上揚。無論大型超商、雜貨小店齊齊喊漲。也有商家努力讓民眾“無感漲價”,在分量上下工夫:油條變短,比薩餅上肉塊減少,超商裏餅乾、蛋卷包裝縮小……

  商家運營也壓力不小。島內媒體報道,大型百貨公司新光三越電費成本將上漲三成,太平洋SOGO百貨電費成本每年陡增近億元新台幣。此外,臺北晶華電費每年將增加近2000萬元新台幣,目前先要求員工節流,“再不行就調整房價或者變更餐飲功能表”。

  翻開報紙,每天都有關於漲價的新聞;打開電視,各路名嘴圍繞該不該漲爭個不休。“漲價”儼然成為島內時下最大的話題。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