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對兩岸交流的批評需要從反面解讀

2012年04月09日 08: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9日發表點評文章指出,民進黨、臺聯黨等在野陣營對於兩岸交流的批評,人們必須從反面來看,才能夠體察實際情況。例如臺灣地區候任副領導人吳敦義在博鰲會見大陸常務副總理李克強後,在野陣營包括“臺獨”媒體針對吳、李兩人互稱先生而大肆批評,就可知道“吳李會”是成功的,因為當連互稱先生都被拿出來作為批判的主題時,意味著其他已沒有什麼好罵的了。證諸“獨媒”之外的媒體,確實對“李吳會”的形式、內容、效果,均予正面評價。

  文章摘錄如下:
 
  吳敦義結束博鰲之行後,民進黨又拿出這次會議印發的“亞洲競爭力2012年度報告”,指出其中多處稱“中國臺灣”,“吳敦義不可能沒有看到”,於是民進黨指責他沒有向大會提出抗議。 

  我們不得不對民進黨拼命在博鰲會議的各種資料中找出不利於臺灣的資訊,表示“佩服”。他們抱持著非要削弱、污損吳敦義此行效果不可的決心,否則不足以掩蓋“李吳會”的正面意義。 

  吳敦義此行輕車簡從,除了少不了的4位隨扈外,只有發言人張榮恭作為幕僚,既要準備“李吳會”,並於會後向媒體報告,還要出席多場活動,又要與多個國家的政要進行會見。若説他一定要看過所有大會的資料,實強人所難。  

  對此以上情況,臺灣方面的正確作法應是循大會的遊戲規則來處理。須知,“博鰲亞洲論壇”是亞洲26個國家和地區共同發起、共同擁有的,章程明定為“非官方、非營利的國際組織”,首任理事是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第二任亦為現任理事長,為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因此,臺灣政要能夠在此一場合現身,絕對很有意義,這是看待吳敦義此行的前提。而為什麼他要用“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的身份出席呢?因為這個基金會是博鰲論壇的會員,根據章程,不經由此一渠道是參與不了大會的。因此,民進黨指責吳敦義,實是反映了對“李吳會”成功的忌恨與吃味。 

  兩岸交往中,出現另一方不快的情況時有所聞。現在每年180多萬名大陸居民、官員來臺,他們抵達桃園機場時,在飛機上就可看到巨幅“中華民國國旗”,這面旗子在夜晚尤其顯得亮眼,大陸人士並不致如此就自認承認了什麼跟什麼,而要向臺灣抗議,或在他們當中互相批判指責。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