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李翌鵬:蔡英文金門講話不過是掩耳盜鈴的鬧劇

2012年01月04日 09: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鵬30日在華廣網刊文指出,蔡英文在金門大言不慚地吹噓自己的“政績”,想借此蒙蔽部分不知內情的民眾。但對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兩岸關係依然讓很多臺灣民眾記憶猶新,蔡英文的金門講話,最終只不過是掩耳盜鈴的鬧劇而已。

  全文內容如下: 

  12月28日,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造訪金門,不僅大肆吹噓“小三通”是她擔任“陸委會主任”期間的“政績”,還大言不慚地表示“真正開啟兩岸正常交往的其實是民進黨當局”,她若主政,“兩岸關係不會停滯與倒退”。蔡英文的上述談話讓人大跌眼鏡,畢竟蔡英文的認知與大家的普遍感覺落差實在太大。

  蔡英文將“小三通”吹噓為自己的“政績”,實在有些牽強附會。實際上,在2000年民進黨上臺之前,國民黨執政當局就已經通過“離島建設條例”,也就是推動“小三通”所需要的法源依據。民進黨上臺後之所以推動“小三通”,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島內要求實現全面“三通”的民意壓力太大,民進黨當局迫於壓力,從拖延和阻擾全面“三通”的考慮出發,才在金馬試辦“小三通”。正如國臺辦發言人楊毅所指出的那樣,“小三通”的實現,實際上是兩岸各界人士排除“臺獨”勢力干擾,長期努力奮鬥的結果。誰都看得很清楚,無論是“小三通”的實質性擴大,還是兩岸全面“三通”直航的實現,都是在馬英九執政後才實現的。

  蔡英文“真正開啟兩岸正常交往的其實是民進黨當局”的説辭更是讓人不敢茍同,真正了解兩岸關係發展的人,恐怕沒有人會認為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兩岸關係是“正常交往”。陳水扁上臺以來,公開表示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否認“九二共識”,並提出“一邊一國”,大搞“去中國化”、“漸進式臺獨”,並且推動“公投制憲”、“入聯公投”,數度造成兩岸關係高度緊張,將兩岸關係不斷推向危險的邊緣。即便在經貿政策方面,無論是“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還是“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基調都是從限制和阻擾的角度來看待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蔡英文當時就在民進黨當局任職,與上述不少政策都脫不了干系。如果在她的認知裏,這就是“正常交往的兩岸關係”,那麼如果她上臺,是不是要繼續回到這種“高度緊張危險”的兩岸關係呢?

  過去三年多兩岸關係取得的成就舉世公認,海協會和海基會恢復協商並達成十六項協議;兩岸簽訂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成立了“經濟合作委員會”;兩岸全面“三通”直航全面實現,每週有數百個航班往返兩岸;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得以實現,每年近兩百萬大陸居民到臺灣旅遊;大陸學生赴臺就學得以實現等等,這些才是真正的“兩岸正常往來”。上述成就的取得,是兩岸在“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平等協商的結果。蔡英文至今仍堅決否認“九二共識”,堅持“臺獨”分裂立場,一旦其上臺,兩岸協商勢必中止,兩岸關係的“正常往來”將會被投下巨大變數,“兩岸關係不會停滯與倒退”只不過是她的奢談和想像而已。

  蔡英文深知臺灣民眾最不放心的就是她的兩岸政策和她上臺後的兩岸關係,所以才在金門大言不慚地吹噓自己的“政績”,想借此蒙蔽部分不知內情的民眾。但對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兩岸關係依然讓很多臺灣民眾記憶猶新,蔡英文的金門講話,最終只不過是掩耳盜鈴的鬧劇而已。(李鵬,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