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觀光夜市缺憾解讀

2011年06月08日 14: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最近島內談話性節目批評士林觀光夜市蚵仔煎品質不佳,賣蚵仔煎與臭豆腐的攤位太多,廁所不乾淨等等問題,儘管士林觀光夜市的攤商強力辯解,記者或讀者均表示這些都是事實。通過媒體報導,使逛夜市遊客減少,形成士林夜市危機。 

  臺媒《新生報》7日發表社論説,臺灣觀光夜市原來都是由本地人聚集消費的一些小吃攤,人氣聚集而成市場,各種民生用品小攤也會加進來,就成綜合性小攤市場,通常這些小攤商均利用太陽西落開始營業,較為涼快,也讓一般市民或民眾有個夜間閒逛去處,口碑也慢慢遠播各地,很多觀光客或遊客,尤其是外地觀光客希望了解臺灣當地文化,就會由導遊人員或從各種旅遊資訊如網路,旅遊雜誌,各級政府旅遊機構文宣品中,獲取這些夜市資訊。 

  社論説,臺灣較受歡迎的夜市有基隆市廟口夜市、瑞芳美食街、大臺北的廣州街夜市、華西街觀光夜市、景美夜市、寧夏夜市、饒河夜市觀光夜市、師大路夜市、士林夜市、通化街夜市、梧洲夜市、西昌街夜市、深坑豆腐、清水夜市、樂華夜市、興南夜市、裕民街夜市、桃園市的桃園觀光夜市、新竹市的城隍廟夜市、宜蘭市東門觀光夜市、羅東鎮的羅東夜市、臺中市逢甲夜市、嘉義市文化路夜市、臺南市花園夜市、大東夜市、武聖夜市、永華夜市、開園夜市、小北夜市、高雄市的六和夜市、花蓮市南濱夜市、臺東市臺東觀光夜市、澎湖縣城隍廟夜市及文澳夜市等。

  這些夜市豐富臺灣夜生活,也是臺灣文化的一部份,另外也創造臺灣的地下經濟,增加臺灣就業機會,因此,臺灣交通部觀光主管部門與各縣市政府文化局或旅遊局應該重視最近引發輿論焦點的臺灣觀光夜市議題。 

  社論認為,夜市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有千年的歷史,每一個夜市都有漫長而傳奇的歷史與傳統。夜市給人溫馨親切的感覺,可以享受很多家鄉風味,也充滿了選擇自由,觀光客可這一攤叫一碗蚵仔煎,另一攤叫一盤臭豆腐,再另一攤叫一杯挫冰等,與家人或朋友聊天或聊一些街頭巷尾的花邊新聞,是一大樂趣。

  很多夜市是利用街道如高雄六和夜市、臺北饒河街夜市等會影響交通,同時這些夜市也會影響兩旁商店生意,當然正反兩方面影響都有,夜市帶來人潮,可能增加其生意,負面則是妨害其生意活動,進出貨物的不方便,另外形成夜市後,兩旁商店與攤商間也形成一生命共同體,攤商可能要接電採光,或小吃攤商取水使用等,可能要付一些費用,甚至可能要付一些權利金等,因此,各縣市政府是可以將其規劃成觀光街,像臺北市西門町觀光街步道,用不同材質鋪面,加以美化,但這些改善必須跟其兩旁商店與攤商充分溝通,避免像臺北市南京西路圓環,經過改建大樓後夜市就消失,人潮不來,攤商撤離,建築物是現代化,但失去夜市文化,這是一個失敗案例。 

  士林夜市被批評同構型攤商太高比例,同時有一、二家品質沒有到位,壞了整個夜市商譽,還有廁所及環境太臟亂,士林夜市攤商共組一個自治會,這是一個正確做法,大家共同商議出一套管理機制,嚴格要求攤商要注重衛生,水、食具、食材、烹飪過程等要嚴格控管、不可有鬆懈的現象,另外要建立文明親切溫馨的生意之道,不能惡性競爭與減斤減兩的欺騙行為,如此,相信臺灣觀光夜市將可化危機為轉機,得以永續經營與存在。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