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兩岸交流專頁

兩岸學者:ECFA簽署有助兩岸建立經濟合作新模式

2011年01月30日 15:11:4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海協會與海基會29日在重慶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兩岸學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ECFA的簽署,基本解決了兩岸經貿合作正常化、制度化、機制化問題。協議的實施將逐步消除兩岸貿易壁壘、合理配置資源、拓展合作領域,標誌著兩岸經濟關係進入穩定運作與不斷深化的成熟期,有助建立投資雙向化、形態多元化、産業鏈合作化的新模式。

  早期收穫計劃涉及到雙方的降稅安排。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表示,早期收穫計劃的實施,將給納入清單的産業一個調整、緩衝期。第一步兩岸可能會先開放影響較小的一些産業;第二步開放影響較大的産業,但不會造成整個産業結構、相關就業環境的“洗牌”;第三步再開放影響最大,亟待進行産業升級、調整的産業。“三步走”的安排非常符合兩岸目前的經濟狀況和現實。

  “服務貿易直接和民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是最能夠直接受惠廣大民眾的領域。”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説,臺灣高品質的服務業將為大陸民眾提供更多選擇。兩岸投資形態將進一步從單一製造業向服務業等多元化領域,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領域拓展和深化。

  專家們指出,ECFA生效後,雖然兩岸某些産業不可避免會遭遇“陣痛”,但受益的産業遠遠多於受損的産業,短期受到影響的某些産業將獲得調整的機會。這意味著兩岸重組産業鏈、經濟轉型具備了良好的開端。

  華僑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副教授郭麗説,一些受衝擊的産業可通過這次調整的機會,加速産業升級,實現産業轉型,尋求新的産業定位,這對於改善臺灣産業結構是一次良機。

  “我們應從前瞻、宏觀的角度來看待ECFA的簽署。”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劉紅説,通過雙方的降稅安排,兩岸産業鏈中的加工製造成本將得以降低,這將大大降低在大陸投資的臺資企業的成本,臺資企業將可更多開拓大陸內需市場。

  “ECFA不僅包括貿易和投資條款,還包括有規劃指導、有政策支援、有産學研共同參與的産業合作,”郭麗表示,這將使兩岸雙方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下展開更高層次的産業合作。

  張五嶽認為,臺灣服務業佔整個GDP的70%。ECFA實施後,它們將得以更多進入大陸市場。另一方面,協議也將促進大陸企業拓寬在臺的投資領域,“兩岸投資形態將由此呈現多元化、高附加值化、優質化的發展”。

[責任編輯:李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