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辯論與討論——ECFA不是政治鬥爭的題材

2010年03月31日 08:50:00  來源:
字號:    

  “雙英會”尚未登場,究竟應採“辯論”形式,或“討論”、“對話”形式,雙方已經出現歧見。臺灣《聯合報》31日黑白集文章説,我們的看法是:“討論”當然包括“辯論”,但“辯論”就未必能通徹地“討論”。

  民進黨主張“辯論”,並説“除了辯論,其他免談”。民進黨所稱“辯論”,若是指“總統政見辯論會”那種形式,申論6分鐘,答覆四五個問題各3分鐘,結論6分鐘,那恐怕未必適合ECFA這樣的題材。那種辯論形式,看似針鋒相對,但其實只是各自從“題庫”裏找一段備料“過場”而已,很難照應ECFA如此具有廣度及深度的政策議題。

  文章認為,這場“雙英會”,不是兩位“總統”候選人的競選辯論,而是針對臺灣重大政策的朝野會談或對話。馬英九決定以“總統”身份參與,顯然想將會面提升至“國政對話”的層次;在這樣的思考下,蔡英文似乎也應抱持共議“國政”的心態參與,而不是只準備演出一場徒逞口舌之快的“兩黨領導人辯論會”。

  想像中的“雙英會”,不應是兩人各據一個講臺,面對鏡頭,只想“撂倒”對方;而應是兩人面對面“坐下來好好談”。ECFA是攸關“國計民生”的極重大政策議題。雙英皆不應有只想逞口舌機鋒、進行政爭的心態,而應以理性務實的態度來商議、辯析此一重大政策。會面是為了相互截長補短,共同成就大局。倘非如此,若以破局為會面的預定結局,那麼,可待二人若有機會成為捉對廝殺的“總統”候選人再來辯論亦不遲,但ECFA不宜成為政治鬥爭的題材。

  “討論”當然包括“辯論”,但“辯論”就未必能通徹地“討論”。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